中医儿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方法的探讨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ong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技能掌握是中医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重要部分,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在技能培训及考核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认为重视临床技能、采用专用教材、重温中医经典、加强操作训练,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具有中医儿科特色的培训及考核制度,是提高学员临床技能水平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对系膜细胞(MesangialCells,MCs)分泌炎症介质功能的影响,并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肾康灵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肾康灵干预增殖的系膜细胞,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CXCL16、CD36、IFN-γ、IL6、TNF-α含量或基因水平.结果:利用ox-LDL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并
目的:探讨宁动颗粒对抽动-秽语综合征(TS)模型大鼠纹状体5-羟色胺(5-HT)代谢及其受体5-HT2A受体(5-HT2A R)的影响,以探讨宁动颗粒治疗T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宁动颗粒低剂量组、宁动颗粒高剂量组,通过阿朴吗啡(Apo)腹腔注射法建立TS模型.宁动颗粒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宁动颗粒1.8g/(kg·d)和3.6g/(kg·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官内感染致早产仔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动物模型制备:24只孕第16天的脂多糖(LPS)组大鼠予LPS 350μg·kg-1,连续2天腹腔注射,6只生理盐水组孕鼠腹腔注射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胶囊对脾气虚哮喘小鼠血清中IL-2、IL-10、IL-12水平的调节作用,探讨益气固本胶囊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将96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7组,除哮喘组12只外,其余每组14只,雌雄各半.正常对照组、哮喘组、脾气虚哮喘组、适贝高儿宝颗粒组、益气固本胶囊低剂量组、益气固本胶囊中剂量组、益气固本胶囊高剂量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2、IL-10、IL-12的含量并比较
目的:探索昆明地区儿童OSAHS的发病规律及中医证候.方法: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昆明地区110例OSAHS患儿四诊资料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统计分析.结果: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型分型分为肺脾气虚风热袭肺证、脾肾不足肝火上炎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困证4类证型;结论:运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法探索儿童OSAHS中医证型是可行的.
目的:研究黄龙止咳口服液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测量并比较致炎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足趾周长,观察黄龙止咳口服液的抗炎作用.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背部皮下致敏、耳廓发敏的方法建立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模型,观察黄龙止咳口服液的抗过敏作用.结果:抗炎实验表明,黄龙止咳口服液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爪炎性水肿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抑制炎症的发展,加速其消退,并显示一定的量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淤胆性肝病合并胃扭转早期采用手法按摩对病程中发生肺炎及严重程度,以及对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淤胆性肝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本院住院1-6月小婴儿同时符合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淤胆性肝病、胃扭转诊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按观察指标记录并测定观察前后两组患儿体征及实验室监测结果.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病程中发生肺炎人数、严重程度,以及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淤
目的:从T细胞平衡角度观察清肺口服液对感染RSV肺炎小鼠肺组织内T-bet、GATA3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45只BABL/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利巴韦林组,清肺(3.4g/ml)组,清肺(10.2g/ml)组.每组9只,用RSV(Long株)病毒予小鼠滴鼻造模,病毒激发24小时后,分给药72小时后处死小鼠,立即取小鼠肺组织行病理分析,及肺细胞中RT-PCR
本文综述了中药汤剂,小儿往往不易进服,但中药汤剂对某些小儿疾患的治疗及调理仍具有较好的效果.如何确保患儿按医师的要求进服中药.以获得相应的疗效,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者值得摸索的.正确掌握中药剂量确保安全有效,正确喂服充分发挥药效。
拔罐疗法结合辨证取穴运用得宜,于儿科肺系疾病中多获效,本文举外感发热,外感咳嗽,肺炎喘嗽,哮喘4案,运用拔罐疗法可奏功,有异病同治之妙.走罐疗法因其简便易行,该法使用透明罐具,便于了解吸拔过程中的皮肤反应,观察皮肤的气色形态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并便于及时处理治疗中的相关问题,如是否对局部吸拔太过,导致损伤等。临床应用广为应用。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痛苦小,疗程短,疗效高,免于打针吃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