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合酶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2007年全国女性外阴阴道疾病诊治进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uci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氧化氮(NO)具有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一氧化氮合酶( NOS)是作用于L-精氨酸和O2生成NO的关键酶,其活性的增高与血管扩张、血管生成、肿瘤的发展和浸润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诱导型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VS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上述两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其他文献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世界居第二位,在发展中国家居第一位,每年有大约465 000的妇女被诊断为宫颈癌,而大约有200 000的妇女死于宫颈癌。本文将着重阐述HPV的致癌机制、诊断以及相关疫苗的研究进展。
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占外阴恶性肿瘤的80%-90%,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巨细胞病毒感染和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等有关。本研究目的是检测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外阴鳞癌、基底细胞癌及疣状癌中P16基因的改变与HPV感染的关系。
外阴鳞癌约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3-5%,占妇女全身肿瘤的1%-2%,其病因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cyclinDl与p27蛋白在外阴鳞癌、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外阴非瘤性上皮内病变及正常外阴皮肤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外阴癌变之间的关系及它们之间是否有相关性。
C-fos和C-jun是编码核蛋白的癌基因,属于立早基因的成员,此类基因受到多种刺激后立即表达,产生转录因子,调控其他基因的转录及表达,调节正常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C-fos和C-jun在外阴鳞癌和外阴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外阴癌变的关系。
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IN)是一组外阴疾病的统称,主要为外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长趋势,年轻人居多。目前研究发现VIN是一种与外阴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尤其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采用局部病灶扩大切除术。但对多中心病灶者,由于切除范围较广泛,易造成外阴变形,加重了年轻妇女的心理负担,给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是一种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最活跃因子,它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生的血管组织胚芽互相连接,产生腔道而形成新生血管。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bFGF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探讨bFGF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的关系。
环氧合酶(COX),也叫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GH合酶),是从膜衍生的花生四烯酸转化为PGH2的限速酶。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COX-2在外阴正常组织、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情况,并通过CD34标记的微血管分析COX-2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旨在讨论COX-2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癌变的关系。
外阴上皮内非瘤病变是一种妇科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包括外阴鳞状细胞增生和外阴硬化性苔癣。本文详细探讨了CD45R0+T细胞在不同外阴疾病中的表达情况,以期为进一步揭示不同外阴疾病发生发展的免疫学机制奠定基础。
慢性宫颈炎是妇女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患病率为35.09%,居妇科各类疾病的首位,已婚经产妇中约60%曾患有慢性宫颈炎。于2005年8月份开始在全国7家三甲医院进行前瞻性的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验证试验。共治疗病例775例,实际完成3个月随访的病例共有520例,愈合412例,总有效率为99%。与激光治疗对比,两者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治疗后的阴道流血方面,超声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激光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迅速上升,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剖宫产率在30%-40%,少数已达60%-70%,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某些手术并发症对母体健康的不良影响逐渐显现出来。慢性盆腔痛作为剖宫产术后的症状之一往往阳性体征不多,常不易作出病因学诊断而造成治疗困难,作者应用腹腔镜观察内生殖器、邻近器官及盆腔腹膜以明确诊断,并取腹腔冲洗液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某些病原体,以期明确剖宫产术后慢性盆腔痛的病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