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张量成像定量评估腰骶神经根受压程度的前瞻性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dhyd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腰骶神经根扩散张量成像在腰间盘突出的应用价值,评估、比较腰间盘突出患者和志愿者L5及S1脊神经根的部分各向异性、表观扩散系数、张量轨迹加权值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这些参数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神经根受压程度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 40例单侧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病人和志愿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汉化的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评估40例病人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根据神经根受压程度将40例患者分成3组:轻度压迫组,中度受压组,包埋组.所有L5和S1脊神经根DTI弥散参数均在DTI序列和3D轴位T2WI融合图上测量.结果 在椎间盘突出组中,患侧神经根的平均FA值显著低于对侧神经根和志愿者的同水平神经根;患侧神经根的平均ADC值和TraceW值显著高于对侧神经根和志愿者的同水平神经根.根据ROC曲线结果显示40例LDH患者弥散参数FA值、ADC值、TraceW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依次降低.由于LDH患者临床功能障碍指数和神经根受压程度不同,受压神经根FA值与ODI评分存在显著高度负相关,而与神经根受压程度存在显著中度负相关;ADC值与ODI评分和神经根受压程度存在显著的低度正相关;而ODI评分与神经根受压程度存在显著的中度正相关.其中,中度受压组和包埋组之间的平均FA值和ADC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FA值和ADC值从Ⅰ组到Ⅲ组分别呈现逐渐下降和上升趋势.结论(1)DTI能够定量评估椎间盘突出腰骶神经根受压.联合DTT能提供生动的解剖信息,观察神经纤维束异常和神经根受压位置.3D神经根序列轴位T2WI比常规轴位T2WI更能清晰显示神经根形态和受压程度.(2)患侧L5和S1神经根FA值、ADC值和TraceW值较对侧有显著性变化,其中FA值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ADC值和TraceW值.(3)DTI弥散参数(FA和ADC)与腰间盘突出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神经根受压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手术技巧及相关问题.[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7月本院对15例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8~69岁,平均41岁.按Anderson和DAlonzo分型:Ⅱ型齿状突骨折10例,Ⅲ型齿状突骨折5例,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术前JOA评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自体松质骨打压植骨+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髓芯减压自体松质骨打压植骨+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的方法对40例(4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术前行髋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分为Ⅰ期6髋、Ⅱa期16髋、Ⅱb期16髋、Ⅱc期11髋、Ⅲ期9髋.结果所有病例中,激素相关病例24髋、酒精相关病例20髋、特发性4
会议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后内侧固定治疗伴有胫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下段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我科自2013年8月-2014年4月队26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后内侧固定进行治疗,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7岁,左侧14,右侧12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2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他1例.按AO分类:A型1例、B型16例、C型9例;合并腓骨骨折24例.本组26例患者
目的 通过观察失神经后大鼠胫骨骨折的愈合情况,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失神经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4只SD成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失神经骨折组、单纯骨折组,每组各32只。分别于术后第7、14、21、28天进行BBB评分,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行左下肢骨折部位X线检查、胫骨湿重称量、骨痂体积测量,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长征医院骨科收治的接受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TotalDiscReplacement,CTDR)的CSR患者45例,根据术后NDI评分改善≥15分为治愈组,NDI评分改善<15分为改善组,分析影响其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疗法对儿童骨折患者疼痛评估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小儿骨科住院的骨折患者200例,年龄为:5-14岁,把这200例儿童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我院特制的"四物汤",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主要贴敷神阙穴),治疗均按照每天3次,每次2小时完成.治疗1-3天后,采用"数
[目的]探讨腰椎侧方微创椎体间融合术(DLIF)联合后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脊柱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9-2014.7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采用DLIF手术联合后路微创内固定治疗脊柱感染的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9-74岁,平均57.5岁;术后病理脊柱结核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6例,化脓性脊柱炎3例;术前MRI均证实合并椎旁巨大脓肿;手术选择脓肿较大一侧入路,
目的 讨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胎盘在MRI上的形态学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MRI检查的孕妇32例,其中有超声报道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14例,无宫内发育迟缓的18例.MRI扫描均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序列,对孕妇子宫行矢、冠、轴位扫描,测量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胎盘相关数值包括胎盘体积、最大胎盘厚度
目的:通过创建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动物模型,应用中药四妙散对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e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进行干预,并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8只,模型组8只,受试组8只.从造模开始的第1天起,空白组及模型组均予以生理盐水灌服,受试组予以四妙散(药液浓度为1g/ml)灌服,给
目的 1.5TMRI超清r-FOVDWI诊断及鉴别诊断胃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34例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胃部疾病患者,利用1.5TMRI扫描仪行常规MRI平扫、r-FOVDWI与c-FOVDWI扫描(b=1000s/mm2);病变区与正常胃壁的ADC值分别采用r-FOVDWI与c-FOVDWI图像测量;由2位医师(腹部影像诊断)采用盲法利用4分法分别对r-FOVDWI及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