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手足口病21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来源 :第七届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w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解成人、儿童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情况,以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扩散.方法:通过对本市网络直报的21例成人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进行资料分析、总结.结果:与手足口病患者有明确接触史的占71.43%(15/21),传染来源不详的占28.57%(6/21);1例患者发病3天后其儿子相继发病.结论:手足口病患者的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家庭成员间均可相互传染,成人作为传染源应值得重视.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分析梅毒疫情重复报告情况,提出建议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个案调查的方法,收集梅毒患者既往就诊信息,与疫情网络报告信息核对,确定梅毒重报病例,分析重报情况.结果:本次调查730例梅毒感染者中,涉及到重报的病例有48例,占6.58%,其中重报一次的46例,占6.30%;重报2次2例,占0.27%.梅毒重报率为6.41%.就诊时是否使用医疗保险与梅毒重报有相关性.结论:梅毒疫情重复报告对梅毒防
高县于2004年报告发现首例HIV后,全县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对2013年高县艾滋病疫情信息及防治工作情况分析,高县艾滋病疫情概况基本与相关资料报道基本一致,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高县艾滋病疫情依然呈低流行态势,但部分镇乡疫情严重;2,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数量继续增加,但新发感染人数保持在较低水平;3、既往HIV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AIDS发病和死亡增加;4、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
目的:为随时掌握南京市艾滋病流行趋势,定期对《艾滋病综合防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人(HIV/AIDS)进行分析,了解南京市发现的HIV/AIDS发病及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相关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对南京市艾滋病疫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回溯性分析二十多年来南京市艾滋病疫情截止2012年底,各医疗卫生单位筛查发现的HIV/AIDS 新发感染病案.以EXC
目的:了解重庆市不同人群的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方案和问卷,对重庆市不同人群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有问卷经EPIdate3.1录入后,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计2205人,包括城市居民300人、农村居民300人、在校学生403人、农民工402人、暗娼401人、男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梅毒防治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性病控制中心编制的梅毒知晓率调查问卷表,选择湖南省内长沙市和五个国家性病监测点,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高校学生、商业性女性性服务者(FSW)和(MSM)6类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并进行逻辑纠错和一致性检验直到两个数据库达到完全一致为止.用SPSS11.
目的:系统评价脑脊液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对神经梅毒的诊断效率.方法:采用Cochram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电子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脑脊液非螺旋体抗原试验(VDRL、RPR、TRUST)的研究文献及参考文献,制订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被纳入研究文献的数据,采用MetaDisc1.4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个研究符合纳入标准被纳入本次系统评价,含神经梅毒CSF样品225例,非梅毒患者CSF样品1224例.
目的:研究HIV-1基因突变株对艾滋病流行的关系,为控制艾滋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三时段检测贵州省多地区190份HIV-1毒株样本,用套式PCR扩增其Env基因和测序分析,实验结果与贵州省艾滋病流行现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贵州省HIV-1毒株经变异产生了CRF07-BC、CRF08-BC、CRF01-AE 三种新的基因重组亚型毒株,亚型的产生、传播与贵州省艾滋病的爆发流行高度相关.结论:HI
目的:探讨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基因分型技术检测在宫颈癌防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HPV分型流式点阵检测方法对30例妇科门诊就诊者及29例劳教所收容的女性性工作者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59例样本中,检出HPV 阳性者23例,总阳性率为39.0%,其中单纯高危型感染14例,占感染率60.9%,单纯低危型感染1例占感染病例4.3%,两种高危型混合感染3例,占感染病例13.1%,两种高危
目的:研究微量营养素对HIV感染者营养缺乏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5-49岁的HIV感染者,试验组服用复合微量营养素片,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实验开始及结束时分别进行营养缺乏病的诊断.结果: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身高、体重和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HIV感染者试验组干预后营养缺乏病的发病率低于干预前,也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
目的:研究P-糖蛋白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多态性对异维A酸人体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1例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40mg异维A酸胶丸(泰尔丝),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allele-specific amplification,ASA-PCR)对MDR1 exon12(C1236T)、exon21(G2677T/A)、exon26(C3435T)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高效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