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热证的机理探讨

来源 :2009年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暨北京地区针灸名家学术推广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me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灸可治寒、热、虚、实诸证,然自《伤寒论》以后,却有热证忌灸之说,且奉行千余年延至今日,笔者以为其因有三:(1)我国第一部医学专著《内经》有“热者寒之”之准绳:(2)医圣张机之著《伤寒论》有热证忌灸之载;(3)灸治热证之理欠明久也。上述三因,乃使古今诸医用灸治热者众,言热证可灸者寡,甚至有人在临床上将艾灸运用于多种热证,而在理论上仍坚持热证忌灸论。
其他文献
脉冲电经皮穴位刺激用于治疗一位偏头痛兼有止痛药药物依赖的中年女性患者,经过持续5个多月每日1-2次的治疗,患者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和每月痛天数,由治疗前的平均10.3天和6.5次,减少为每月3.5天和2次。由治疗前的每次头痛发作均要服去痛片,每月平均服药10.3片,到成功摆脱止痛药物。此例典型病案说明脉冲电穴位刺激对于顽固频繁发作的偏头痛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性治疗作用。此法可以让患者自我操作,随时进行,
@@患者,张某某,男,51岁,干部,长期伏案书写工作,颈椎病史20年,初诊日期:2006年11月8日。病史:于2006年5月初因双上肢无力,说话轻度困难症状在个体诊所作按摩治疗2个月,症状不仅未见好转,更出现双上肢肌肉萎缩语言障碍加重现象,患者便以肌萎缩待查住入某三级医院,经使用营养神经改善脑供血等药物对症治疗半月后症状稍有好转出院。
目的:调查中医医院肿瘤科乳腺癌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门诊248例乳腺癌患者首先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对其中符合抑郁焦虑诊断标准的157例患者,同时进行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估,再进一步研究其中医证型特点。结果:中医医院乳腺癌患者中,伴有抑郁焦虑情绪占63.31%;其中以肝郁痰凝型最高,占46.94%,正虚毒炽型的焦虑患病人数最高,占42.86%;伴发抑郁焦虑的乳腺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加膈俞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焦虑情绪的疗效。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采用消化科常规治疗联合针刺五脏俞加膈俞,每周针刺3次;对照组采用消化科常规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中每2周评定一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功能性消化不良(FD)评分。并进行FD症状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
膝关节炎属中医“寒痹”、“痛痹”之范畴,好发于冬季。三伏天温针灸治疗膝关节属于“冬病夏治”的一种。冬病夏治,即“春夏养阳”,其实就是利用夏季的气象条件直接或间接的治病、养病。夏天是疾病缓解期,三伏天气温高,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此时人体阳气及新陈代谢旺盛,机体气血充盈,天人相应,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好时期。好发于冬季的膝关节炎在此时运用温针灸治疗使热气内注,温通经脉,行气活血,逐寒湿而止冷痛并且能提
焦虑症发病率很高,针灸治疗该病具有无副作用,疗效确切,对机体整体调节等特点。笔者治疗焦虑症多年,强调“从脑论治”、“从心论治”,以安神养心,调和脏腑气血为主要治疗原则,取穴以督脉、心包经、心经为主,以肝、胆、脾、胃、大肠、肾经为辅。再根据具体症状加减,均取得了满意疗效。本文就笔者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与心得体会做一介绍,以希望能够对焦虑症针灸治疗提供思路。
目的:针灸中药配合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应用龙胆泻肝汤配合针刺神门、三阴交等穴位及辅助疗法治疗失眠40例,对照组40例应用安定片、谷维素等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灸中药配合辅助治疗失眠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良好.
目的:观察巨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3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巨刺法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有效率为86.1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配耳穴压豆治疗面部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梅花针叩刺配耳穴压豆治疗,选择背脊两侧的大椎、肺俞、膈俞、肝俞、胃俞等穴位进行梅花针叩刺拔罐,耳穴压豆,取肺、肝、脾、肾、膈、内分泌、面颊等穴;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耳穴压豆治疗,取穴同治疗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存
@@贺普仁,生于1926年,河北省涞水县人。14岁师从京城针灸名家牛泽华,八年后,以精湛的医技独立应诊。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任针灸科主任近30年。现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中国中医药学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副主任、北京针灸学会会长、针灸三通法研究会会长等职务,在国内外传授弟子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