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来源 :第六届中国西部卒中介入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和预后。 结果:CVT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多样,大部分病人有头痛、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征象(90[%]),而不伴脑膜刺激征;其中爆裂样头痛占10[%]。近1/3病人伴有局灶神经功能异常如肢体无力、癲痫发作等;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能直接显示脑静脉窦闭塞及其血栓栓子。 结论: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伴或不伴局灶.陸神经功能缺损及癲痫发作的年轻病人,应高度怀疑CVT;MRI对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起重要作用;DSA造影是诊断CVT的金标准;抗凝、溶栓疗法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是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后路内窥镜(X-Tube)经单侧神经孔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和椎间融合器(Telamon)植入行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Dynalok)复位内固定。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和腰椎弓根峡部嵌裂伴滑脱。方法:2004年6月-2006年3月我科完成42例,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22-77岁,平均51.6岁。疾病原因:腰4、5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9例,腰5骶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5例,
经单侧神经孔入路(TLIF)行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由Hanm。等首先报道,与传统的PLIF手术相比较,TLIF手术具有很多潜在优点和独特手术选择,目前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同和应用。由于该手术人路需要切除一侧的小关节突,虽然人们早己知道小关节突的破坏将对腰椎的稳定性造成损害。但单侧小关节突的分级破坏对腰椎的稳定性将造成怎样的影响,以及单侧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否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为此本文探讨了腰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心肌营养素-1基因转移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红核脊髓束(RST)轴突再生和前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颈3脊髓外侧索横切(C3Hx)模型,损伤区植入明胶海棉饱和的不同成分治疗及对照溶液。分为AdcMV-CT1组、空白对照组、AdcMV-eGFP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荧光金(FG)于C5注射,4W脑切片,荧光显微镜下红核神经元记数观察RST再生。生物素化葡聚糖(BDA)于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区RhoA的影响。方法:实验于①选取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F12对照组、嗅鞘细胞组,10只/组。②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术后嗅鞘细胞组在距损伤缘上下各1mm处注射原代培养12d的成年大鼠嗅鞘细胞悬液,浓度调整为1×108L-1,深度均为1.0mm,每处各注射细胞悬液1μL。DF12对照组注射DF12培养液,方法
目的:研究正常和抗-Fas抗体诱导凋亡大鼠纤维环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分析抗-Fas抗体诱导凋亡大鼠纤维环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颈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培养体系,使用抗-Fas抗体诱导细胞凋亡,从抗-Fas抗体诱导凋亡大鼠纤维环细胞、正常大鼠纤维环细胞中抽提mRNA,经反转录分别用Cy5、Cy3荧光标记,获得纤维环细胞cDNA的探针;cDNA探针与大鼠BiostarR-40s基因表达谱芯片杂
目的:应用多模式CT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获益程度。方法:2007年8月28日至2009年7月3日在本院行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26例,使用MOSAIC(multimodalstroke assessmentusing computedtomography)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神经影像资料进行评分,并同时用ASPECTs(Alberta stroke progr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30-4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超过50[%]的TIA是由颅内动脉狭窄引起的。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自然病程不容乐观,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同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7.8[%].抗栓治疗,包括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被认为是预防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有效措施。然而,令人担心的是,尽管给予“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华法令
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损伤引起的局部脑血流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及神经功能障碍。本文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指出颅脑外伤后脑梗塞的患者原有意识障碍。容易导致临床上漏诊。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其诊断率明显提高。
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动脉夹层、动脉炎、血管畸形等,颅内动脉狭窄发生频率上以大脑中动脉最高,其次是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主要危害责任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造成神经功能障碍。颅内外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支架植入术被证明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手段,是目前脑血管病治疗的趋势。支架植入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的优点,由于支架植入术过程中有可能发生
目前脑动脉支架成形术已广泛开展,其疗效已得到肯定。其术最具灾难性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术后即刻头颅CT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出血性病变,以便及时治疗。但其CT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笔者遇到一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其术后即刻头颅CT的表现非常特殊,本文对该例患者病历资料、治疗过程与术后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在脑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手术中,需向支架成形侧的脑动脉内快速地注入较大量的对比剂。因此,有可能使支架侧血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