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myc、bax及bcl-2在淋巴结炎症性肿大、增生性肿大、肿瘤性肿大(恶性淋巴瘤)三大类淋巴结肿大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和规律。研究疾病向各自不同方向发展的机理,寻找可以作为鉴别诊断依据的生物分子标记,并与其治疗和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分子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收集手术切除淋巴结病变的石蜡标本84例,其中炎症性疾病、增生性疾病各30例,恶性淋巴瘤24例。石蜡标本常规切片,HE染色,结合临床资料对标本进行病理复检。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PCNA、Ki-67、VEGF、c-myc、bax及bcl-2基因蛋白在三类疾病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在所检测的84例标本中,三类淋巴结肿大疾病中PCNA、Ki-67、VEGF、c-myc、 bax及bcl-2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但在良,恶性疾病间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有明显的不同。PCNA、Ki-67、 VEGF、c-myc、bax及bcl-2在三组疾病中的阳性率分别是炎症组:23.33%、16.67%、13.33%、20%、60%、13.33%; 增生组:36.67%、26.67%、20%、36.67%、56.67%、16.67%; 肿瘤组:70.83%、66.67%、54.17%、83.33%、16.67%、50%。 PCNA、Ki-67、VEGF、c-myc及bcl-2在肿瘤组中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bax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则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炎症组和增生组间却无明显差异。(2)PCNA、Ki-67、VEGF、c- myc、bax及bcl-2在炎症性肿大疾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7例):35.29%、23.53%、 23.53%、35.29%、76.47%、17.65%;淋巴结结核(8例): 12.5%、12.5%、0%、0%、37.5%、12.5%;化脓性淋巴结炎(5例):0%、0%、0%、0%、40%、0%。PCNA、Ki-67、 VEGF、c-myc和bcl-2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有所升高,同时促进凋亡的bax明显升高(P<0.05),增生与凋亡同时存在。但在淋巴结结核和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这种增殖与凋亡同时升高的表现并不显著。(3)六种蛋白在弥漫型 (10例)和滤泡型(20例)两种增生性肿大疾病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4)PCNA、Ki-67、VEGF、c-myc、bax及 bcl-2在低、中、高度恶性淋巴瘤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低度恶性组(12例):41.67%、41.67%、25%、75%、16.67%、 66.67%;中度恶性组(7例):100%、85.71%、71.43%、 85.71%、14.29%、42.86%;高度恶性组(5例):100%、100%、 100%、100%、20%、20%。恶性程度越高,PCNA、Ki-67 和VEGF的阳性表达就越强(P<0.05);bcl-2的表达随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减少;而c-myc和bax在不同恶性程度的淋巴瘤中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5)PCNA、Ki-67、VEGF、 c-myc、bax及bcl-2的强阳性表达与恶性淋巴瘤化疗疗效分析,六种蛋白的强阳性表达分别为:有效组(CR或PR) (16例):31.25%、12.5%、12.5%、50%、12.5%、6.25%; 无效组(SD或PD)(8例):87.5%、75%、87.5%、100%、 0%、87.5%。PCNA、Ki-67、VEGF、c-myc、bax和bcl- 2表达与恶性淋巴瘤化疗疗效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强阳性在化疗无效组(SD或PD)中的表达率要明显高于有效组(CR 或PR)(P<0.05)。结论:(1)PENA、Ki-67、VEGF、c- myc、bax和bcl-2在三类淋巴结肿大疾病中表达的差异可以作为鉴别良、恶性疾病的综合指标,为病理学诊断提供新的重要的补充手段。(2)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增生与凋亡同时存在。(3)PCNA、Ki-67、VEGF和bcl-2在不同恶性程度的淋巴瘤之间的表达是有差异性的,恶性程度越高,PENA、Ki-67和VEGF的阳性表达就越强,而bcl-2 随恶性程度的升高而降低;c-myc和bax在不同恶性程度的淋巴瘤中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恶性淋巴瘤中,细胞的凋亡障碍主要是bcl-2表达上调,从而导致bcl-2/bax比值升高所致。(4)细胞凋亡在低度恶性组淋巴瘤的发病中具有比增殖更为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与增殖之间的动态平衡在高度恶性淋巴瘤中处于一种新的水平,增殖快、恶性度高的肿瘤细胞凋亡也增加,增殖与凋亡共同参与恶性肿瘤的进展。 (5)PCNA、Ki-67、VEGF、c-myc、bax和bcl-2表达与恶性淋巴瘤化疗疗效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可以作为预测化疗反应和预后的指标,从而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