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致敏因素--花粉与飞絮量的研究

来源 :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七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327768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选择标准木,研究几个美洲黑杨和欧美杨雌、雄品种的单株花芽空间分布及开花性状的研究,得出5a树龄的美洲黑杨和欧美杨的雌株以及雄株,花序分布以树冠中层最多,约占50-70%,其次是树冠上层,约占25-30%,下层最少,约占0-5%,并且该空间分布与造林密度及林地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美洲黑杨和欧美杨各品种营林第3年能形成少量花芽,第四、五年开始可形成较为可观的花芽数量.植株树冠不同部位分布的花以及同一生殖枝不同部位的花序、同一花序上不同部位的花朵,开放的时间也不一致,开放顺序均为先下后上,先基部后前端,时差因冠、枝、序空间大小的差别不同而不同,时差范围为1-3d.欧美杨雄株开花物候各阶段较美洲黑杨雄株均滞后5-10d,而欧美杨雌株开花物候则比美洲黑杨品种每一阶段均滞后3-6d左右,美洲黑杨雄株散粉期稍早于该种雌株品种雌花伸长期,所以欧美杨雄株品种大量散粉期则稍晚于该种雌株品种的雌花伸长期;因此,大部分欧美杨雌株品种前期果穗因授粉不好、果穗发育不健全而造成大量果穗脱落,美洲黑杨则无此现象.美洲黑杨的果实发育期为42-60d,比欧美杨长10-20d左右.对欲测试的几个杨树品种,于雌、雄花始期采伐标准木树冠上、中、下生殖枝,计算花序的总量.并于雄花膨大期和果穗成熟期采伐标准木树冠中层适当生殖枝水培,以获得各品种单序花粉量、单穗果球数和单个果穗飞絮量,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几个美洲黑杨和欧美杨雄株品种的单株花序总量及单个花序花粉量,得出各品种间两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美洲黑杨和欧美杨雄株单株花序总量及单序花粉量是由品种特性决定;由美洲黑杨、欧美杨各参试雄株品种单株花序总量及单序花粉量的比较与分析可推知:美洲黑杨雄株是通过单序花粉量来保证授粉率,以弥补单株花序总量;而欧美杨是通过单株较多花序量来保证授粉率,以弥补单序花粉量的不足.通过比较、分析美洲黑杨和欧美杨几个雌株品种的单株花序总量、单果果球数量及单个果穗飞絮量,三项数据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雌株品种的三指标量也是由品种特性决定;品种间进行多重比较得到:前两个指标均是欧美杨品种数量最多,与美洲黑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结合美洲黑杨、欧美杨的实际情况:欧美杨存在雄株品种雄花序大量散粉期稍晚于雌株品种雌花伸长期,造成前期雌花因授粉不好、发育不健全而大量落穗;因此欧美杨雌株品种以显著多于美洲黑杨的雌花序和单穗果球数量来保证种族的繁衍;而美洲黑杨则正好相反,雄株散粉期稍早于该种雌株品种雌花伸长期,保证了高的雌花授精率和种子量.正因为美洲黑杨和欧美杨雌、雄品种的单株花序总数、单个花序花粉量、单穗果球数量及单果穗飞絮量均由品种特性决定,是品种性状,受遗传规律控制,因此可通过选育来解决低致敏物质的杨树品种问题.
其他文献
家蚕和柞蚕是重要的绢丝昆虫,自古至今,华夏民族受益于这两种昆虫。我国植桑养蚕、野外放养柞蚕和缫丝纺织具有悠久的历史,生产的丝绸与其他丝织品享誉全球,而且形成了独特的蚕丝文化。齐鲁之邦,地大物博,人杰地灵,自远古时期以来,就是蚕丝生产圣地。本文在描述古代山东养蚕地望的基础上,表述了山东是我国养蚕起源地的可能性;历史名人重视养蚕的印记与逸闻趣事;蚕事习俗;与养蚕纺丝相关的诗歌、赋、民谣、谚语、民间故事
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 Dode)是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青杨派(Tacamahaca)树种,主产于云南、四川和贵州海拔1300-3200m的山地.具有速生、耐寒、成材早,且易于无性繁殖等特点.滇杨为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乡土树种,也是全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杨树种质资源.然而,滇杨具有易感染杨树黑斑病、杨树溃疡病、易遭蛀干虫害且分
以濒危植物小叶朴带顶芽或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消毒试剂和时间、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的种类和浓度、蔗糖和琼脂的浓度等对小叶朴离体培养的影响,初步建立小叶朴离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小叶朴顶芽或腋芽茎段的消毒以用0.1%HgCl2处理10rmin效果最好;通过对两种培养基(MS、1/2MS)和不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浓度及蔗糖浓度对腋芽萌发效果的对比,筛选腋芽离体萌发最佳组合:MS+BA
以木瓜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萌发培养法和60Co-γ射线辐射法,研究了花粉萌发的最佳检测时间,最佳蔗糖浓度及辐射育种的最适宜剂量。结果表明,木瓜花粉萌发最佳萌发检测时间为6 h;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花粉的萌发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佳蔗糖浓度为150 g·L-1;60Co-γ辐射处理极显著的影响了木瓜花粉的萌发率,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花粉萌发率呈显著下降趋势.通过萌发率拟合方程,得出木瓜花粉
Somatic embryogenesis is an attractive method for mass propagation of superior clones in plantation.However, the major limitations in somatic embryogenesis on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in many pine spec
利用家系模型和个体模型对火炬松255个家系(209个自由授粉和46个控制授粉家系)进行了遗传参数估算,性状包括1,2,3,5,11,15年生的树高,胸径,11年生的通直度和枝下高.不同类群火炬松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估算在11年生时达到了最大值(0.17-0.78),15年生的遗传力达到了最低值(0.05-0.74).胸径,通直度和枝下高的遗传力估算比树高估算的要低.树高和胸径的遗传相关达到了显著的正相
利用2008年营建于福建建瓯和江西永丰两地点近140个木荷优树家系的遗传测定林,以研究其5年生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及家系与地点的互作,并初选出一批速生优质家系.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木荷5年生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和最大分枝粗在家系间的遗传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最大分枝角的家系差异次之.树干通直度的家系差异最小,但家系间差异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建瓯点第3组外).分叉干数在家
栽植密度是影响速生毛白杨无性系生长的重要因素,研究密度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4个无性系和7种栽植密度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河北威县营造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从造林当年开始树高、胸径在无性系间就具有显著差异,S86和BT17无性系明显优于1316和B331无性系;密度对胸径生长的显著影响在造林后2年出现,且显著程度随林龄增大而增大,密度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以湖南省17个闽楠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在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进行育苗试验,对苗期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并对苗高、地径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按20%的入选率,筛选出了苗期生长相对较快的闽楠家系3个:PB3、PB9、PB12.研究结果表明,入选3个闽楠家系平均苗高为36.52 cm,比本次参试的17个家系平均苗高(31.45 cm)高16.1%,3个闽楠优良家系平均地径为2.6mmn,比本次参试的17个家系
以黑龙江省苇河、带岭的大青杨为材料,对授粉后24~60 h的雌花序施加0.2%~0.6%的秋水仙碱溶液进行染色体加倍试验,获得种子后,播种、育苗.通过根尖染色体计数和叶片单细胞DNA进行变异植株的倍性检测到12株三倍体大青杨,进一步对三倍体大青杨的叶片形态,气孔特征及解剖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36~60 h,水仙碱溶液浓度0.5%是诱导大青杨三倍体的有效方法,三倍体诱导率最高,诱导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