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血管外膜活化和迁移的血府逐瘀胶囊抑制血管重塑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d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对血管重塑以及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进行研究。结论:卡托普利和血府逐瘀均有不同程度抑制血管重塑的作用,整体动物实验,血府逐瘀的疗效好于卡托普利;二药物抑制血管重塑的机制与抑制血管外膜细胞的活化和迁移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中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西药治疗现状及中医药防治进展进行了介绍。指出中青年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治疗等方面均具有特殊性,研究中青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特点,对采用合理的个体化防治方案进行长期治疗,以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发生应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予以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改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以促进中医自身的发展形成广泛共识。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典型的复杂干预,科学的疗效评价方法对其得到广泛认可至关重要。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现代临床研究方法多基于群体性特征,干预因素较单一,难以完全适应中医、中西医结合复杂干预的I临床特点。在现有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良和整合、并借鉴国外的复杂干预评价模型是可行的途径之一。数据挖掘作为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领域,融合了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机器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对老年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动态血压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建立老年高血压统一的、具有循证医学依据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了全国s个省市的以高血压为第一诊断的门诊和病房老年高血压病共789例患者的中医症候学及相关辅助检查资料,分析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症候特点、中医证型分布及高血压病程、合并症、动态血压的分布规律。结论:肝肾阴虚肝阳上
血瘀证是许多疾病常见的共同病理变化,对于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发现血瘀证的形成、发展、演变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血瘀证发生时,血管内皮细胞表现出内分泌、通透性、抗氧化损伤、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功能发生障碍;活血化瘀药物能够多环节、多渠道地显著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因此,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相关性的研究,成为中西医结合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通过观
确切地理解中医心肾相交的生理病理联系,并运用心肾相交理论阐释慢性肾衰并发心血管病变,认为心肾不交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并提出临床上“交通心肾”的治疗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思路与探索。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是一组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肾功能损害及进行性恶化,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出现的一系列水肿、少尿、贫血、乏力、恶心等症状和水电介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紊乱等组成的临
目的:观察新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主动脉斑块形成及血清Th1/Th2因子失衡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s的机制。方法:选用sPF级雄性wister大鼠6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除空白组外,其它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维生素D3腹腔注射造成As模型。中药组给予中药灌胃。西药组给以立普妥加蒸馏水稀释后灌胃。8周后测量血清中IFN-r、IL-4含量,计算I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配伍方药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out,ApoE-/-)小鼠血清MCP-1的影响。方法:13周龄110只ApoE-/1小鼠分为高脂饲料组(98只,给予高脂饲料),普通饲料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同时设13周龄C57 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19周后随机抽取高脂饲料ApoE-/-小鼠2只确认易损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药物后适应(pharmacologicalpostconditioning)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PcI后的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关于中药药物后适应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PcI后的再灌注损伤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2月。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观察参元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参元丹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无血清培养液。2)模型组:缺氧2h,复氧2h。3)空白对照组:缺氧2h,复氧同时分别加入5%、10%空白血清,作用4h。4)含药血清组:缺氧2h,复氧同时分别加入5%、10%含药血清,作用4h;RT—PCR法测定Bec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