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炉转炉化炼钢工艺在太钢的实践分析

来源 :第六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电炉转炉化炼钢生产工艺在太钢的应用实践,对热装铁水比例在70%和85%的炉次采用电炉工艺和转炉工艺冶炼,从通电时间、冶炼周期、脱碳速度、炉渣成分、终点钢水成分、炉壳和炉盖寿命、原料消耗、电极消耗、能源介质消耗和生产成本等指标对两种工艺比较和分析。实践证明,电炉转炉化工艺实现了非通电冶炼,有效地降低了能耗、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钢水质量,是一种可行的炼钢生产工艺。
其他文献
应用EM-plant物流仿真软件,建立了炼铁工序能源介质仿真模型,计算了炼铁工序的能源介质消耗与工序能耗,计算结果更加符合钢铁企业生产实际,其对于评估和诊断炼铁工序能源介质消耗与资源利用、炼铁厂工程设计和生产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该系统的开发可达到能源和资源的最优配置,为冶金工厂节能、降耗提供依据,对于发展低碳钢铁与低碳经济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气密箱是无料钟高炉炉顶装料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功能是驱动并控制布料溜槽绕高炉中心线的旋转和倾动,以完成高炉不同的布料运动要求,在高温、高压、多粉尘的环境下工作,其工作条件恶劣。本文主要从宣钢2#高炉气密箱损坏部位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总结介绍了快速更换的实践内容,对今后气密箱故障机更换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介绍了本钢通过转炉连铸工艺生产大规格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的情况,包括冶炼、轧制等过程的技术难点,以及应对难点的工艺改进措施。
20#钢在冷弯时出现开裂,对开裂的试样进行理化检验、显微断口分析和组织分析。结果表明:20#钢中大量的非金属夹杂物是导致钢板冷弯开裂的主要原因,夹杂物以A(硫化物夹杂)、C(硅酸盐夹杂)和D(环状氧化物夹杂)类夹杂为主。指出改变钢水中硫化物和硅酸盐夹杂物的分布形态、降低钢中氧含量,以及提高和改善钢水的纯净度,是消除20#钢冷弯开裂的有效措施。
通过试验和热力学计算的方法对Mg-Al-Ti脱氧钢中夹杂物进行了研究.进行了Mg-Al-Ti复合脱氧试验,并通过对1873 K下Al=5×10-6.50×10-5,500×10-6和5 000×10-6时Mg-Al-Ti-O系夹杂物生成区域的热力学计算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钢液中Mg质量分数约为几十10-6,Ti质量分数约为几百10-6时,低Al条件下,可以生成MgO-Al2O3或MgO-TiO2夹
南钢中厚板卷厂管线钢采用铁水预处理→BOF→精炼(LF/RH)→CCM生产流程,通过各工序过程工艺技术的优化,已能批量生产FP]≤0.00500%,[S]≤0.00100%,T[O]≤0.00090%,[N]≤0.00350%,[H]≤0.00015%的高级别管线钢,中间包钢水中99.61%都是小于10μm的CaO-CaS夹杂物.铸坯中心疏松缺陷为0.5级,没有发现中间裂纹、角裂、三角区裂纹、针状
攀钢RH-MFB多功能真空精炼技术是国内首次引进的先进技术,为进一步挖掘MFB功能,通过建立吹氧脱碳模型指导超低碳钢(IF钢)深脱碳处理模式,并不断完善和优化工艺操作,IF钢RH终点[C]≤30×10-6合格率达到了90%,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根据近期45#圆钢存在的裂纹缺陷,宣钢公司技术部门对轧制圆钢抽检进行热顶锻试验,发现部分批号圆钢发生开裂,相关分析表明影响热顶锻开裂的主要铸坯缺陷是表面或近表面缺陷即皮下气泡、内部裂纹、夹杂物(或夹渣)。结合近期生产实际,针对铸坯缺陷成因,对系统工艺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圆钢铸坯的质量。
结合首钢4 300 mm宽厚板生产线特点,开发了厚度规格31.8 mm高强度、高韧性X70级海底管线用钢.对开发的31.8 mm规格X70海底管线的铸坯条件、成分设计和控轧控冷工艺进行了介绍,并对开发的X70热轧钢板及用其所制造的钢管也进行了相关的理化性能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良好的铸坯/成分/工艺设计,获得了细小均匀的针状铁素体型组织,制管过程材料强度呈上升趋势,并且在大壁厚高强度的情况下获得了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探讨了生产工艺及成分体系对含磷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元素具有晶粒细化作用,能够抑制热轧组织再结晶,以及减少成品晶粒尺寸,因而会对磁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无铝钢中,随着磷质量分数增加,消除应力退火前、后,磁感变化不大,而铁损逐渐上升;含铝钢中,无论硅质量分数高低,随着磷质量分数增加,磁感均单调、快速递减,但随着硅质量分数升高,磷质量分数对铁损的影响程度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