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330千伏线路覆冰倒塔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来源 :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k67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2014年甘肃地区微气象条件导致线路覆冰,造成一条330千伏线路倒塔的特点,提出输电线路覆冰危害的防治策略:要尽快对老旧线路改造,缩小耐张段,并对其余耐张段中间增加防串倒的加强型直线杆塔。
其他文献
伴随着国家电网对三集五大的提出,大检修、大运行模式的全面推行,开启了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全新序幕.因此,建立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管理运行模式,是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迫切需要,也足转变发展方式,建立优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拓扑分析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构建起一个功能应用完善、设备闭锁全面、信息通讯安全、防误理念先进、伸缩扩展灵活的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现场安全管控平台。将系统
电网能耗监测系统主要监测电力用户、传输线路及发供电单位的电力能耗.电网能耗监测系统数据通过局域网或调度专网传输,传输数据的安全性是该系统考虑的重点.本文分析了目前能耗监测系统传输数据的过程,讨论其数据包AES加密和MD5身份验证等特性,验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对其软件实现进行了阐述.能耗监测数据传输经过AES加密、解密后,XML文件能够准确安全的在双方之间传输。经过MDS进行身份
随着电力网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载波和微波出现许多问题,诸如电力系统发生线路故障,电磁干扰,衰落,误码等,通信容量难以满足现代大容量高速数字网的要求,光纤通信网便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现存问题和面临的困境的分析,指出了对电力通信光传榆网络优化的必要性,并通过具体案例详细介绍对电力系统光传输网络改造和优化的具体方案.根据用户业务需求和系统/网络资源状况来配置系统网络、开通业务;对系统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对大型互联电力系统的必须拥有完整、准确、及时、全面的认识,最基础、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在密切联系的多控制区域上实现模型拼接,要想得出可信度高的分析结果,只有依靠全面准确的全模型数据.文本主要阐述了建设省地一体化模型拼接平台的关键技术,实现下级调度共享其管辖范围内的图形、模型,上级调度根据边界设备的定义实现全区域的模型合并,同时对下级调度的图形进行导入与合并后的大模型进行关联.
随着甘肃电网建设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及河西走廊输电通道资源日趋紧张,甘肃电网的规划、建设及运营压力日益增大.而电网天然具有地理空间分布特性,电网业务工作中对于三维可视化展现形式、多维度时空信息管理及立体分析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探讨了海量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电网设备高精建模与渲染、电网业务数据一体化整合、空间信息与业务数据高度融合等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通过三维全景智能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与建设中的研究与
在整个电网运行过程中,绝大部分电能损耗来自于配电网,挖掘配电网节能潜力,对降低电网损耗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配电网进行了综合节能潜力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优化电网运行参数和更换设备两个角度同时考虑各种措施综合节能潜力,提出了基于配电网节能潜力分析的节能措施优化方法,可显著提升配电网的节电量.实例计算分析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以受电区域所有负荷节点的有功增量的最大值为目标函数,建立可用输电能力在静态安全约束下的最优潮流模型.针对目前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方法寻优精度不高、易早熟的缺点,提出了基于黄金分割评判准则的混沌云粒子群(CCGPSO)算法.应用此算法对IEEE-39节点系统进行了可用输电能力的仿真计算,并与云粒子群算法、混沌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算法成功的提高了寻优精度和速度,更适于求解此类大规模非线性多约束的
由于风资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风电出力也具有相应的特征,导致风电场电压出现波动.当风电场发生电压较大扰动时,若没有足够的动态无功支撑,将引起风电场电压跌落.伴随着大规模风电场的不断并网,酒泉地区风电出力大幅度变化必然引起整个系统的电压、频率波动,对甘肃电网安全运行造成重大影响.基于此背景,系统地研究了高风电穿透率的河西电网无功电压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无功电压控制模式:采取三级模式,该
随着风电陆续并入白银电网,其引发的一系列技术问题逐步显现,这不单纯是一次调峰调频、改变网架结构、影响系统电压的问题,二次继电保护故障特征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一定规模的风电机组接入系统时,实际运行经验证明再将风电场看作负荷是不合理的,风机向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波形及暂态谐波含量将影响保护性能,可能导致保护装置误动,所以有必要对风电场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进行深入研究.如何应对风电陆续并网对继电保护整定计
针对当前输电线路故障开断重要原因——雷电绕击,综合阐述输电线路雷电屏蔽体系的构成、绕击发生的原因及绕击防护新措施的思路,提出了地线上加装水平侧向短针的绕击防治新措施.通过雷击相关理论的计算计算,证明水平短针长度大于间隙的临界电晕半径时,该措施能显著防治绕击事故.根据长间隙放电理论、现场运行经验和模拟计算结果得出实际线路加装长度20cm或稍长的侧针,保护范围为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