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与应用气囊止血带的关系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jie2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气囊止血带,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对视野的污染,应用气囊止血带伴随神经麻痹、肌肉损伤、血管损伤、皮坏死以及下肢肿胀,肌力恢复延迟、反应性下肢充血、循环血量改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中不良反应。县极端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与应用气囊止血带关系多以回顾性研究为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柄旷置术进行翻修术时髋臼的暴露技巧,髋臼旋转中心的重建,骨缺损的处理及翻修术后Harris评分的变化。方法:将2008年3月-2015年3月在院骨伤病诊疗中心共翻修了保留股骨柄进行旷置术后的患者33例(33髋),按照我院关节科髋膝关节电子随访系统进行随访,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分别复查一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并选取术前和术后12月的评定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辛伐他汀、尼尔雌醇及二者复合物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明确辛伐他汀、尼尔雌醇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作用。
目的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术后并发症较多,约40%-60%患儿术后并发膝、踝外翻,经临床和X片测量明确诊断后,采用螺钉内固定胫骨远端内侧半骨骺,通过在内侧骺板形成张力带使胫骨远端内侧骺板生长停止或相对变缓慢、外侧骺板生长相对快速,来逐渐矫正踝外翻畸形。
目的 探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L5/S1神经根管狭窄症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采用磨钻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11例L5/S1神经根管狭窄病例.男 7 例,女4例,平均年龄 33.1 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高尿酸血症人群中膳食镁摄入量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40岁及以上年龄高尿酸血症患者,抽取每位研究对象的血样用以检测血尿酸浓度及血糖、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血生化指标。
目的:我们试图去系统的探寻脊髓受压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和临床疾病严重性的相关性。探索磁共振弥散张量在脊髓受压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ate分析框架结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的表观弥散系数及各向异性分数在脊髓受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从多功能的中英文科学文献数据库中详尽的寻找与本项目研究相关的文章,并对文献进行全面的研究,两个独立调查研究者对文献所涉及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及基于cochranes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发生髋臼骨折的处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3月~2012年在我院就诊的THA术后髋臼骨折(股骨侧均未松动)5例,男2例,女3例,年龄58 ~ 82岁,平均 67.8 岁.
研究目的:在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中,比较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Computer 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CAMISS)与传统开放手术椎弓螺钉对头侧非融合节段小关节的侵犯率及严重程度。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不稳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共收治9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不稳定.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19~45岁,平均35.7岁,桡骨远端骨折采用AO分型:B型4例,C型5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C臂下拍腕关节侧位像,对下尺桡关节不稳行克士针固定,术后4~6周取出克士针.
目的:探讨颈椎前方经咽后入路切口治疗上颈椎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7至2015年采用前方经咽后入路切口为9例上颈椎病变患者实施颈椎前路手术.男6例,女3例; JOA评分平均8.6±1.2分,枢椎椎弓骨折2例,颈椎肿瘤3例,颈椎结核1例,颈椎间盘突出2例,颈椎畸形1例,其中包括前后路手术1例;术后第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伤口部位生长变化情况和有无吞咽困难、颈髓损伤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