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三维地震波方程的低频散保辛近似解析离散化方法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b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在数值模拟中保持哈氏系统的辛守恒性质,本文在总结前人成果上,提出在空间上采用具有低数值频散特点的近似解析离散化算子进行高阶空间偏导数的逼近,获得了NSPRK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结果表明,NSPRK方法在三维情形下仍可以保持低数值频散特性,具备较高的计算效率。
其他文献
用于模拟同震阶段断层高速率、大位移摩擦滑动的岩石高速(米/秒量级)摩擦实验在揭示断层同震摩擦滑动力学性质、断层带物质同震阶段物理化学变化、同震地表破裂及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研究方面均具有诸多重要发现,并对汶川地震断裂带平溪露头断层泥的高速摩擦滑动性质进行了研究。
本文利用紫坪铺水库七个专用地震台站和六个加密地震台站的数字地震资料,分别使用了平均地壳P波速度分层模型和青藏高原地壳P波速度分层模型,使用双差法完成了震前930次地震、汶川8级主震和5789次余震重新定位,为研究紫坪铺水库与汶川地震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Ms7.1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玉树地震现场工作队在隆宝湖发现连续的出露完好的地震地表破裂带。隆宝湖地表破裂带位于微观震中附近,并指明玉树7.1级地震微观震中附近的隆宝湖同震地表破裂带形迹非常清晰丰富,值得进行深入据调查研究。
综述了2008年于田Ms7.3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对理解青藏高原的变形及其动力学演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以往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固定台站和流动台站记录到的地震直达波走时数据,对玉树地震区(N32.65°~33.65°, E95.80°~97.33°)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进行了联合反演研究,获得了震区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和震源定位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的地震断层参数及活动构造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利用比值,建立关于物性参数的不变量,在未知磁化强度或密度的情况下经过对几何参数、磁化强度、磁化方向的反演,得到了场源形态,进而逐步确立场源的物性参数。
通过叠加去除顶点的共成像点道集得到的绕射波的成像结果计算量很小,但是还有比较强的反射波能量残余,残余的反射波能量还要通过Radon变换去除。总的来说,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技术可以很好的分离反射波和绕射波,并且对绕射波进行了很好的成像,可以起到识别裂缝的目的。
本文采用类似大定源回线装置在回线内部1/3边长的范围进行观测,得到了三维观测数据体。根据大回线源瞬变电磁响应曲线特征将磁场展开成类似中心点的多项式形式,实现了有偏移距下的视电阻率定义。结合现场工程试验,对三维数据进行了采集和处理并对结果进行插值,实现了视电阻率三维成像。分析得到了含水构造的三维空间展布规律,并通过钻孔验证。
通过对长时间段内的噪声进行互相关运算,可以提取接收点间的格林函数,进而利用面波频散曲线进行层析成像,可以获得地下横波速度结构。该方法目前多用于研究地壳上地幔结构,用于近地表研究的实例还较少。本文报告利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调查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的实验结果。
在旅行时层析反演中,利用多种波来同时进行反演比单种波反演时所携带的地下信息更丰富,因此多波旅行时联合层析的效果也比单种波旅行时层析的效果更好。层析反演中采用的多尺度渐进反演策略,能有效的解决层析正反演网格剖分大小的矛盾,为高分辨率层析反演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