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颗粒物质堆积的崩塌角研究

来源 :第四届全国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经过筛选的颗粒物质谷物和菜籽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漏斗法进行颗粒物质堆积,并在堆积过程中进行录像,记录颗粒堆积过程,经录像视频处理为图片,用计算机软件“CorelDraw”处理图像,计算出颗粒物质小米、黄米、油菜籽和香菜籽在堆积过程中的堆积角和崩塌角,得到堆积角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由己测得的谷物的物理参数,分析谷物颗粒的表面摩擦系数、颗粒堆积密度和颗粒表面磨圆度等对颗粒物质堆积角和崩塌角的关系,研究发现,颗粒物质的表面摩擦系数和堆积密度大,堆积的崩塌角大。
其他文献
针对实际体系涉及的非球形及可变形颗粒,采用NURBS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非均匀有理B样条)表征非球形形状,及弹簧网络模型(Spring Network Model)表达颗粒变形过程,实现非球形可变形颗粒的离散单元模拟。在众多非球形表征方式(解析式、组合式、多面体、超二次曲面和样条等)中,NURBS可由少量的取样点完成任意光滑曲面的样条表达,相比于其他方
离散单元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颗粒物质模拟方法,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化工、制药、岩土等学科。影响离散单元法计算效率最关键的因素是寻找颗粒邻居和计算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在对工程案例的模拟中,工程设备及相关的零部件的引入,会导致颗粒在计算域空间上不均匀的分布。这种不均匀分布会造成计算域中出现高密度颗粒区和无颗粒区。如果采用传统的cell-linked邻居搜索方法,将大大增加模拟中不必要占用的内存,限制了
大规模颗粒离散元的并行计算通常基于理想的球形单元,然而自然界或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是由非球形颗粒组成的复杂体系,其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动力学行为及力学性质方面与球形颗粒具有显著差异。基于连续函数包络的超二次曲面单元能够准确地描述非球形颗粒的几何形态,并可通过非线性迭代算法精确计算单元间的接触碰撞作用。针对非球形颗粒间接触判断的复杂性及大规模颗粒的计算需求,发展了基于CUDA-GPU构架下超二次曲面离散元
通过埋没于颗粒中受激简支板的振动响应试验来研究颗粒介质中弹性板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采用接触式应变传感器获取埋没于颗粒中并受简谐激励的对边简支方板的振动响应,采用等幅扫频的激励方式,观察到弹性板动态应变响应的跳跃现象,并对现象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板耦合运动的颗粒介质附加质量、刚度和阻尼效应是振动板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来源,板的非线性现象与颗粒埋深(板上颗粒层厚度),力幅以及扫频路
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形式,涉及土体骨架与水的耦合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变形损伤破坏过程。本文以伽辽金无网格法为基础,提出了适用于滑坡模拟的三维正则化无网格法。文中采用无网格近似对非饱和土体耦合运动方程的等效积分弱形式进行空间离散,对土体损伤演化则采用指数函数损伤模型进行描述。为了消除滑坡过程中由应变软化引起的数值离散的敏感性问题,提出了基于拉格朗日稳定节点积分的二次应变光滑方法,并建立了相
粘接性的颗粒离散元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岩土工程问题的分析,如边坡稳定性分析、基坑开挖过程分析、隧道掘进过程模拟、采矿过程模拟等。岩土工程中往往涉及大量的支护 结构,如锚杆、锚索、桩等,这些支护结构一般可采用杆件单元进行描述。杆件单元与有限实体单元的插值耦合及共节点耦合已经较为成熟,但杆件单元与颗粒的耦合则研究较少。提出了一种基于罚弹簧的杆件-颗粒耦合方法,通过在杆件节点与颗粒质心间设立法向罚弹簧及切
在高温气冷堆堆芯内存在氦气与大惯性燃料球颗粒组成的高温缓慢两相流动体系,现有的CFD-DEM耦合模型不能满足该特殊两相体系的建模和模拟的需要。对此,作者针对大颗粒堆积体系的稠密两相流提出了基于守恒型质量分布的光滑虚空隙率函数,并用该函数来求解两相之间的动量耦合问题。算法在不同尺度上分别考虑流固之间的双向耦合,并采用喷动床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取得良好效果。在两维和三维喷动床模拟结果上,均较采用传统CF
会议
含热对流的颗粒两相流动问题广泛存在于工程和科学的众多领域,涉及流体流动、颗粒运动、颗粒和流体的相互作用,以及与温度相关的复杂耦合效应.传统的网格方法难以模拟相关问题,因为复杂且运动的颗粒边界会导致流体区域网格的大变形以及不停的重构.目前流行的无网格与粒子类方法在处理运动边界与多物理场耦合效应上有着自然的优势.但是,目前的无网格模拟大多研究颗粒动量交换或自然热传导问题,对含能量交换(热对流)的颗粒流
光纤脉冲激光凭借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和易控制性己广泛应用于增材制造领域。而粉床对单个激光脉冲能量的吸收机制和规律尚不明确。本文基于离散元法对粉床的堆积,利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踪法模拟研究了SLM工艺中Ti6Al4V粉层对单个激光脉冲能量的吸收区域尺寸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单个光纤脉冲激光峰值功率、脉宽、聚焦直径和粉床颗粒的粒径分布对SLM粉床能量吸收区域尺寸的影响规律。经过对比,模拟结果与以往文献中的实验数
人类在冰区开展科研考察、资源开采以及开拓新航路等活动日益增加,对海洋结构的抗冰设计提出了迫切需求。深入研究海冰的破裂机理对于提高海洋结构抗冰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海冰与结构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会发生由连续体到离散体的演化过程。其中,裂纹的产生与扩展过程尤为重要。目前,离散元法采用粘接-破坏准则,可以十分方便地模拟海冰的破裂过程。然而,该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例如,裂纹只能沿着单元界面扩展会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