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是一种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可能导致瘫痪和死亡。目前,灭活病毒疫苗(IPV)和减毒活疫苗(OPV)被用于全球预防脊髓灰质炎。基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及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性,迫切需要开发出更为安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样颗粒(VLPs)是由病毒的结构蛋白自我组装的纳米粒子,不包含感染性病毒核酸且可以重复高密度展示抗原表位,免疫机体能够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高效发挥抗病毒作用。因此,可以在"无脊髓灰质炎病毒"环境中生产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样颗粒疫苗为预防脊髓灰质炎并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选用脊髓灰质炎野生型病毒(PV1型Mahoney株、PV2型MEF-1株和PV3型Saukett株)结构蛋白P1和蛋白酶3CD等基因,优化并合成基因序列,利用BEVS技术构建5个不同基因组合表达方式的重组杆状病毒,并以筛选的昆虫细胞SF-α为宿主表达抗原,通过比较VP1蛋白和VLPs的表达水平,确定最优的基因组合表达方式并获得PV2-VLP,在此基础上,以相同的基因组合表达方式获得PV1-VLP和PV3-VLP。再分别利用Balb/C小鼠和Wistar大鼠模型对PV-VLPs(PV1-VLP、PV2-VLP和PV3-VLP)免疫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V2-VLP和PV3-VLP免疫Wistar大鼠和Balb/C小鼠后都能诱导较高的中和抗体效价。进一步,基于热稳定性的PV野生型病毒结构蛋白P1基因突变位点,利用BEVS技术获得热稳定性高和呈现更高D抗原的PV-sVLPs(PV1-sVLP、PV2-s VLP和PV3-sVLP)。以昆虫SF-α细胞为表达宿主,利用一次性、可抛弃型袋式生物反应器(WAVE25)大规模制备PV-sVLPs,并利用Balb/C小鼠模型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其免疫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比PV-VLPs,PV-sVLPs表现出更好的免疫原性,且与灭活疫苗IPV相当。本研究开发的PV-sVLPs是一种理想的预防脊髓灰质炎、潜在的替代IPV和OPV的候选疫苗,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