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换流站接地极线路保护配置方案的改进

来源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送变电设计技术交流会暨送变电专家委员会2017年工作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地极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提供一种接地极线路差动保护的方法,实现了接地极线路的全长保护,大大提高了接地极线路的运维效率,增强了直流系统的可靠性,减轻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时间,极大减少接地极址的运行维护成本.
其他文献
Recently neural network models are widely applied in text-matchingtasks like community-based question answering(cQA).The strong generaliza-tion power of neural networks enables these methods to find t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和推广,变电站的二次电压/电流回路发生了改变.电子式互感器的实现、远端电气单元的二次输出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厂家使用的原理、介质系数、二次输出光信号含义也都不尽相同,电子式互感器输出的光信号需要同步、系数转换等处理后才能输出统一的数据格式供变电站二次设备使用.因此,IEC标准定义了电子式互感器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并单元(Merging Unit,MU),并严格规范了它与保护
运维阶段建筑设备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人身安全和经济效益,传统方法存在着管理难度大、管理混乱等问题,通过建立包含完备预警信息的BIM模型和适用性强的建筑设备运维阶段预警管理系统,实现基于模型和系统相结合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无损传递.通过预警信息管理模块,实现简洁、高效的信息传送.通过二维码管理模块与现场实际结合,实现即时、有效、准确的管理与维护.
高压断路器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断路器防跳回路的设计可有效防止断路器合闸于故障线路时出现“跳跃”现象,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通过分析操作箱防跳及机构防跳两种断路器防跳原理,对国内主流厂家高压断路器防跳及监视回路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适用于智能变电站的防跳与监视回路的方案.
变电站内部发生短路故障,引起危害的是入地电流,而不是故障电流.本文应用CDEGS仿真软件FCDIST模块,对变电站接地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实现对分流系数的计算.
变电站主接线的可靠性对整个系统有巨大的影响,电气主接线可靠性直接关系着系统输电任务,分析主接线可靠性是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通过SSRE-TH软件计算分析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可靠性,通过对比可靠性及投资,变电站220和110kV侧选用双母线接线;10kV侧采用单母环形接线.
随着变电站邻近设施、周围环境的复杂化,在站址选择时,除了传统选址的基本要求外,必须考虑周围环境设施的影响和要求.本文结合国家最新规程规范的要求,就考虑合理供电半径、避开污秽地段、保持防火间距、考虑道路控制红线、考虑特殊场所最小距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较全面的列举了变电站与变电站、工厂、厂房、仓库、民用建筑、道路、飞机场、加气站、加油站、地震台、转播台、燃气管、炸药库、排土场、冷却塔等的安全距
文章中介绍了内蒙古电网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状,分析了设备分散配置、信息共享程度差、网络安全系数低等问题.通过总结现有自动化监控网络的问题、借鉴国网一体化监控平台的建设方案,提出了适用于内蒙古电网常规变电站建设的一体化监控平台建设方案,优化了网络结构、横向设备配置、纵向与调度和生产管理端的对应统一.
在寸土寸金、高速发展的深圳,土地供应不足,严重制约着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如何使用最少的土地资源保障电力供给,又能有效实现变电站建设,成为破解深圳电网建设困局的重要课题.而“嵌入式合建变电站”作为变电站建设新模式、新思路、新方向,能够有效破解当前深圳电网建设困局;本文结合深圳试点的第一座已投产嵌入式合建变电站——110kV投控变电站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该建设模式变电站创新技术及社会效益.
在“数字化电网”的时代,迫切需要研究开发变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专业平台,以满足变电设计三维化、信息协同化、移交数字化的要求.有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的思路及平台构成,然后并以某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为例,探讨三维协同设计平台的功能和特点,最后对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工程试点情况表明,运用三维协同设计能够实现设计数据在不同专业、不同图纸之间动态同步,减少人为差错,既提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