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喷水螺杆水蒸汽压缩机的高温热泵设计及性能分析

来源 :2012国际制冷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高温热泵的工业需求,设计并分析了以水为介质的闭式高温热泵系统,系统引入喷水螺杆水蒸汽压缩机,利用喷水实现排气温度饱和,满足工业应用高温升(高压比)的技术要求的同时,克服高排气温度会导致的机械及安全问题.计算结果表明:系统在蒸发温度90℃,冷凝温度130℃时,COP高达30.8,压缩机喷水注入比为0.024;蒸发温度75℃,冷凝温度130℃工况下系统COP为5.5,对应的压缩机压比为7,注入比为0.12;压缩机容积比能随压缩机压比升高而增加,增加幅度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系统COP不随注入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其他文献
用GREATLAB仿真软件对1.5HP风管送风式空调制冷系统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毛细管四个主要部件进行仿真模拟设计,代入到整个制冷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块进行仿真计算得出名义制冷工况下空调机组制冷量、功率、吸气温度、排气温度、吸气压力、排气压力等参数,并进行实验验证,得出名义工况下制冷量与仿真计算制冷量误差在5%以内.结果表明:GREATLAB仿真软件能够用于指导商用一拖一空调系统的设计,可作为
针对超声波除霜作用机理不明确的问题,本文在显微可视化研究获得的结霜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超声波除霜理论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COMSOL计算出超声高频振动在结霜部位激发的剪切应力值,与霜的最大粘附应力进行对比,从理论上说明超声高频振动除霜技术的可行性;同时,在搭建的商用空调蒸发器试验台上开展对比试验研究,通过激光测振仪获得的在超声高频振动下的蒸发器振动数值、实际除霜效果和建模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
针对某空调室外机的管路系统,运用CAD三维软件对管路系统进行三维设计与建模,使用有限元软件对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管路系统的固有频率与振型,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预防措施避免危害性事故发生,有效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实验资源和提高产品质量。
就三相APF(有源滤波器)与PFC(功率因数调制)系统的电路拓扑、工作原理、数字控制方案分别进行介绍,并提供了仿真波形、数据,进而针对三相系统的应用需求对两种方案进行综合对比,给出两种方案各自占优势的应用条件:在不需要直流侧升压的大部分应用中,用APF取代PFC可以保证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功率部分节省成本最高可达70%~50%,并且实现自由扩容,及减少产品平台从而达到降低生产环节成本的目的。
对比分析了单相功率因素校正电路与两相交错式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之后着重介绍了在变频空调上研究与应用交错式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的设计思路,并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变频空调的高性能、高效率、低成本的交错式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应用方案.最后对研究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测试分析,并给出了试验结果及部分波形.实验表明应用该方案设计的交错式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可以稳定地将输入功率因数提高到0.99以上,并将
传统PFC都是采用有桥结构,但在一些应用场合,新型无桥PFC以其低功耗、高效率的优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本文分析了无桥有源PFC电路的优势,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电路,详细介绍了关键元器件的选型方法,最后利用DSP芯片实现了无桥有源PFC在大功率变频空调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无桥有源PFC可以满足功率因数和谐波等各项标准测试,并且效率比传统PFC提高约1%,功率因数高达99%,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分析SCR软启动技术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给出了由专用的双核MCU组成的低功耗系统的硬件设计原理和软件设计方法。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差分电路、基准零点电路和移相PWM技术后,大大减小了变频空调的启动电流,提高了其启动性能,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结合开关电源在空调领域的使用背景及变频多联空调器当前的市场需求状况,介绍了在变频多联式中央空调机组中多种变频驱动控制器使用单电源供电控制的开发背景,对比分析了较传统多电源控制系统而言单电源供电控制方案的亮点及优势,着重阐述了单电源控制方案的设计原理、器件选型及实验结果,展望了单电源控制方案在多联机组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前景等关键点。结果表明这种单电源供电控制系统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特别适
功率模块是变频多联空调变频器的核心部件,功率模块的选型及设计对于变频多联空调运行的效率、可靠性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由三菱电机开发的、适合变频多联空调应用的第4代大型双列直插智能功率模块。通过对此类模块的主要特点、选型原则、应用要点等的介绍,能够加深变频多联空调变频器设计人员对智能功率模块产品的认识,提高变频器设计的可靠性。
近几年增加的能源问题使得电力电子系统的转换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在服务器电源,电动汽车充电电路,空调等需要大电压、大电流系统的场合,进一步的小型化高效率的要求变得更加强烈。本论文阐述了BridgelessPFC最优设计值的决定方法,为实现更高效率开发了由简单的追加连接构成的无桥化前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