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沟谷-残丘地貌背景下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演化特征-以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一段为例

来源 :2015全国沉积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j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自 2004 年发现石南31 井区白垩系清水河组高效油气藏以来,众多学者普遍认为这是一陆相坳陷湖盆背景下发育的大型重力流岩性油气藏,并按这一思路进行后续的油气勘探,但勘探接连失利。
其他文献
  自 20 世纪以来,现代和古代陆地沉积地层中,风成砂体是古气候环境的指示性标志,一直倍受人们关注和重视。气候的变化受到全球地理格局、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等多因素的影响
  查干凹陷巴润中央构造带苏红图组一段的碎屑岩组合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砾岩组成.笔者通过30 余口钻井(包括14 口取心井)的岩心、测井、录井、薄片、粒度分析及
会议
  BG 盆地位于西非乍得南部,是处于中非与西非两巨型裂谷系交界处的中-新生代裂谷型断陷盆地。盆地以前寒武系浅变质结晶岩系为沉积基底,自下而上充填有白垩系及古近系和新近
  酒泉盆地鸭儿峡地区古近系白杨河组下段(L 段)是酒泉盆地鸭儿峡油田和老君庙油田古近系的主要产层.根据研究区露头、钻井取心岩性特征,结合前人古生物研究反映的古环境特
  勘探证实,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砂体已成为我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是大面积低丰度岩性油气田形成的基础。储层构型是造成大量剩余油滞留地下的重要原因,开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沉积时期大致处在中晚三叠世,且同为目前重要油气产层,是进行尝试进行跨区域性层序地层学对比的良好的研究对象,笔者以露头资料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