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内侧辅助入路技术关节镜下处理外侧半月板前角水平层裂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内侧辅助入路技术关节镜下处理外侧半月板前角水平层裂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内侧辅助入路技术关节镜下治疗15例外侧半月板前角水平层裂患者。采用3个入路:前外侧入路、前内侧入路、内侧辅助入路,经前内侧入路置入关节镜观察,于前外侧入路使用探钩将外侧半月板前角上表层挑起,经内侧辅助入路置入篮钳行前角的成形及层裂的处理。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探索虚拟现实技术来寻找一种实行前路经皮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方法,发掘可视化虚拟手术对枢椎Ⅱ齿状突骨折前路内固定临床指导作用。方法:自愿者病例上颈椎基于64排CT平扫得到连续薄层二维图像,Mimics软件分别重建寰椎、枢椎的三维可视化结构,在Mimics中的MedCAD版块中进行模拟手术。
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对前踝撞击征的诊疗效果。方法: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小切口切开,骨刀切除增生的骨赘及炎性滑膜组织,前踝撞击综合征12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踝关节骨关节炎,伴前踝关节大量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无法行关节镜下治疗;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平均36岁(18-56岁)。左踝5例,右踝7例。
目的 探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对22例手指掌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外露的患者,采用游离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在腕横纹部近端横向设计,切取面积为2.5cm×1.0cm~4.5cm×3.0cm,18例顺行切取,4例逆行切取,供区均能直接缝合,术后早起常规屈腕位石膏托外固定.部分皮瓣切取复合
目的:探讨医源性踇内翻手术的诊疗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治疗医源性踇内翻3例,左侧1例,右侧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4岁,且有踇外翻矫形术(McBride术)病史。临床表现为踇趾内翻畸形伴仰趾,穿鞋不便并行走时伴第一跖趾关节疼痛。采用全麻下第一跖骨远端截骨(chevron截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内外侧软组织平衡重建手术。
[目的]观察保留颈2、3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保留C2、3棘突肌肉止点对预防颈椎前曲角度丢失、降低轴性症状发生率等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145例颈4~颈7水平狭窄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资料,72例采用颈3椎板下半部切除、胸1椎板上半部切除、颈4~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73例采用颈椎3~7单开门椎管
目的:总结、对比后路扩大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治疗脊髓前后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996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67例脊髓前后方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后路扩大单开门神经根管扩大减压(A组,36例)和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B组,31例)。
目的 探讨应用布带上提法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治疗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技巧及疗效。方法 应用布带上提法结合PKP术治疗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28例。术前应用布带条兜着患者椎体骨折后凸处上提,使脊柱极度过伸纠正部分脊柱后凸畸形,然后在过伸体位下行PKP,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疼痛缓解状况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8h疼痛迅速缓解,术后1~2d均能下床活动。
[目的]观察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不同骨量患者的术区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药物使用量与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间行单侧初次TKA的女性患者共计90例,年龄49-79岁,平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在治疗老年脊柱疾患内固定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老年脊柱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症17例、脊柱内固定松动返修4例)行骨水泥强化惟弓根螺钉、植骨融合术,术中用2~3ml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全麻,俯卧位,腹部悬空。以患椎为中心,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剥离骶棘肌,脊柱撑开器撑开骶棘肌,"C"型臂X线机器定位。
目的探讨应用可控内侧副韧带松解技术处理伴有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可控内侧副韧带松解技术关节镜下处理19例伴有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患者。术中,将膝关节置于外翻位,于内侧副韧带走行区,在关节镜上直视下用硬膜外针头经皮由外向内于内侧半月板上方反复穿刺,直至内侧间室间隙增加,有足够的空间观察及处理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