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DDGS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迅速发展,使得能量和蛋白质饲料资源供需缺口日益增大,以我国现存畜禽饲养量计算,蛋白质饲料缺少40%一50%。因此大力开发新的饲料资源无疑是解决这一供求矛盾的重要措施,玉米干酒糟及可溶物即为之一。早在十九世纪末就有文献记载用蒸馏酒糟饲喂奶牛的试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奶牛的生产能力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玉米DDGs也由于原料、制作工艺等的改变而较以前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饲喂奶牛玉米DDGs的可行性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烤烟施钾总量中,盆栽用20℅KCl,田间用10℅KCl,代替KSO条件下进行的NO—N和NH—N不同量比的试验结果表明:烟叶光合强度随NO—N施用量增加而增加(r=0.995),NO—N施用量比与NR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r=0.999)。烟叶营养元素随NO—N用量增加时,N含量以30℅NO—N达最高值;P含量有所下降;NO—N施用量比与K含量(r=0.9658)呈直线相关,与Ca(r=0.987
通过N示踪肥料盆栽试验了解天然沸石提高尿素氮素利用率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含沸石粉9℅~28.6℅(近于10℅~30℅)的沸石尿素可提高氮素利用率,N示踪盆栽法为6℅~10℅(相对提高14.1℅~22.9℅),差值法为15℅~17℅(相对提高34℅~39℅)。沸石提高尿素对小麦的增产作用明显。
通过田初筛和病圃复筛,对6516份国内外大麦品种进行了白粉病抗病性鉴定,重点材料结合苗期、分蘖期鉴定和异地鉴定,筛选出免疫或高抗材料52份,慢白粉病抗性材料59份,并发现具有Ma、Ma6单基因和Ma+Mat、Ma+Mlh+MIp多基因组合的国外已知抗病基因品种,在浙江舟山和福建莆田表现抗病。统计分析表明,二棱大麦抗病性较多棱大麦强;抗病品种发病较感病品种迟;抗性材料大多来自国外,英国、德国、瑞典、
本文主要就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多年来饲养的西门塔尔牛的繁育、体尺外貌、饲养管理及生产性能状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另外简要指出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性别控制是通过对动物的正常生殖过程进行人为干预、能使成年雌性动物产出人们期望性别后代的生物技术,是一项能显著提高家畜繁殖效率的生物工程技术。该技术是现代畜牧生产中最有效的性别控制方法,对家畜育种、生产和遗传疾病的防治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控制后代的性别比例,可允许发挥受性别限制的生产性状(如泌乳)和受性别影响的生产性状(如生产速度、肉质等)的最大经济效益,控制后代的性别比例可增加选种强度,加快育
自青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发现之后,人们开始在畜禽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抗生素以提高其成活率和生产性能。几十年来抗生素类作为治病药、防病药和饲料添加剂对防治动物感染疾病,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长期使用小剂量抗菌药物喂畜禽会招致潜在的生态学危害:抑制、杀灭有益菌群,导致动物体内菌群失调,产生抗药性以及免疫功能下降。抗生素在
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高能饲草新技术,采用消除植物纤维消化障碍的高科技方法,大幅度提高植物NDF的牛消化率。新产品稻草高能饲草的产奶净能达1.43Mcal/Kg。在泌乳中后期奶牛中,用4.5kg稻草高能饲草取代2kg苜蓿和2kg羊草,产品适口性好,可减缓牛只产奶量的下降速度。试验期试验组平均每头牛每天多产奶2.22kg,增收5.35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在高温季节选择同等产奶量的奶牛36头,分三组,12头一组,进行生化黄腐酸(BFA)和麒麟菜渣(EU)研究试验,结果表明,BFA组和EU组奶牛发病率分别为8.33%和16.67%,比CK组降低25(P<0.01)和16.66个百分点(P<0.05);期末与期初产奶量变化率分别为94.92%和88.17%,比CK组减少降幅18.25(P<0.01)和11.5个百分点(P<0.01)。饲料效率变化率分别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每细奶牛分别饲喂不同日粮:Ⅰ组(基础日粮)、Ⅱ组(基础日粮+200mg大豆黄酮/d/头)、Ⅲ组(基础日粮+200mg染料木素/d/头),测定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奶牛采食后2h瘤胃内与粗纤维、淀粉及蛋白质降解的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均显著提高了瘤胃内纤维素相关酶类(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水杨苷酶、木聚糖酶)的活性(P0.05);淀粉酶和蛋白水解
EM技术,即有效益生菌群发酵技术。近几年在动物饲料、土壤改良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在反刍动物的饲养方面,对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优化饲料利用率,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方面越来越受到广大奶牛养殖户的关注。本研究使用的EM制剂由BGC菌、乳酸菌(≥1×1O11个/kg)、酵母菌(≥2×109个/kg)、醣化菌(≥1×109个/kg)、醋酸茵(≥1×1O9个/kg)等有益微生物冻干孢子组成,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