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复兴是中医回归自身发展的转折

来源 :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920997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中医各家学说》,指出“火神派”具备学派的全部内容,有创始人及师承,有著作、有理论,并得出:中医经历了几十年的异化“发展”,疗效平平,阵地日趋退化,人们呼唤名医,渴望疗效,新的理论应时而生,人们重阳扶阳,治病求本。一枝独秀不是春,希望“火神派”复兴,使中医发展从异化、西化的道路上回到自身发展的止道上来,依托中医传统文化,逐渐丰富自身的理论和经验,应对新的形势和疾病,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笔者针对中医药数据库建设中遇到的中医药期刊文献的欠规范化问题进行阐述,对象为中医药期刊中的临床文献。阐述按照文章的标题、摘要、关键词、研究方法、诊疗判定标准、统计学方法、名词术语几大部分进行。论述了在数据库加工过程中发现的上述几部分内容中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规范化情况,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规范化建议。
广西永福县的福寿养生文化内涵丰富,积淀深厚。以永福历代石刻为对象,从福、寿、养生三方面考察其文化形态。永福石刻作为物质载体,展示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是永福福寿养生文化的重要支柱与扎实根基。
中医古代没有医师执业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从民国始建.医事制度建立完善是与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相统一的过程。由于上海开埠期间,大部分时间存在政权变更,列强租界分治,侵略军占领等,行政机构更换频繁杂乱,为便于表达,笔者分区(界)结合行政机构变更,对其进行了叙述。
“卫药文化”是伴随着天津中药行业的发展历程而积累起来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支配着天津各个中药厂家的有形资产,扩大它的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打造国内外客户的忠诚度。翻开某市中药行业发展的历史,无论“中华老字号”,还是“产业新贵”,在企业内部同时重视“产品、品牌、文化”的培育与建设,三者并驾齐驱才是树立自己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述了隆顺榕的“济世寿人,泽及四方”,达仁堂的“达则兼善,仁者爱人”。
“肝者罢极之本”是《内经》中的至理名言。所谓“罢”,念“疲”之声,意为疲劳之义。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及一身筋肉肌腱,人的活动,有赖于肝,故肝有病,易见疲惫乏力。这就意味着人体健康有赖于肝,而人体疲乏亦因肝而起。然而关于“罢极”,在语言的阐述上,诸医家都不免窒塞难通,龃龉不合,难以使文字与医理融会贯通起来。本文从语言学与中医学诸方面对此加以阐述。
恽铁樵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医理论家、临床家,在教育史上是中医函授教育的先行者。秉承振兴中医之志,两度创办铁樵函授中医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开启了中医函授教育的新篇章。本文就恽铁樵对中医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作一简要探讨。
许叔微是宋代研究伤寒的大家,也是宋代士人而医的代表,许氏研究伤寒著作三种,即《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以上三书合称《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许氏研究伤寒既注重辨证论治的发挥,又理论联系实际,对仲景的学说多所阐发,其在研究伤寒方面的成就突出。本文简述了其几方面内容。
本文试论曾世荣儿科学成就与医德,从医德和小儿养育和小儿病证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论述了元代医家曾世荣的儿科学术成就。
本文简述了清代医家俞震的生平,介绍了俞震的著述以及俞震的医学。最后总结说明俞震因早年病弱,“以儒言医”,从学于同邑名医金钧,医术与同郡沈又彭齐名,两人且相友善。俞震之于医学造诣极深。对于临证,他秉持求实的科学精神。对于诊断,他强调脉诊,常以古案不载脉象为憾。俞震崇尚经典,亦强调临证变通,善于将经典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俞震不仅有明确的医学理念,且精勤于临证,《古今医案按》中载录了他的医案数则。在著
本文对清代医学家王孟英的生平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指出其著述丰富,在《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与王孟英有关的著作有33种,文章对其进行了例举,并加以简述。于此可知王孟英不仅对医学理论有所建树,而且在中医文献整理与流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