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流感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思路与方法

来源 :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流感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尚不统一。我们以文献为基础,通过专家咨询,初步建立了流感疗效评价标准。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感冒(2002年版)、《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第二版)等制订。临床疗级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以病因要素确立主症;症状分级和量化;症状分值的总和为证候分值;中医证候疗效用尼莫地平法;退热疗效按退热不复升的时间;体力恢复疗效按病人体力恢复的时间;总疗效以中医证候疗效、退热疗效、体力恢复疗效综合评价。本评价标准的特点是涵概了中西医流感疗被评价的要素;指标进行了量化;考虑了病人的体力恢复;突出了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其他文献
哮喘是由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所引起的变态反应疾病,主要表现是阵发性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屡发不愈。引起过敏的原因很多,如尘埃、花粉、动物蛋白等,其中以花粉过敏者居多。其中有一部分与呼吸道感染是相关的,发病多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症。中医认为本病是由“风”引起,因风有“善行数变”的特点,故可时发时止,且发作过后不留痕迹。结合人体的阴阳寒热,风邪致病亦有寒热之分。
本文主要研究了由中美合资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感停滴鼻液,在治疗感冒之风寒、风热症初起时,表现的鼻寒、流涕、喷嚏等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呼吸系统疾病相当于中医学肺系的病变。“肺主气、司呼吸”,人体脏腑器官功能的强弱及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都与肺有关。因此,补气法是治疗各种呼吸病中虚症及日久不愈的顽症所必用的治法。应用补气法可使肺的功能逐渐恢复,使呼吸虚症重病达到迅速好转,乃至痊愈的效果。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病,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主症,发作季节以春秋多见,为常见多发病。本文是我院采用穴位注射方法治疗并在6年后进行随访的报告。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中医温病范畴,本文从上海8例非典病人的资料,按温病卫气营血证型进行证型分析,提出本病卫气营血证型的特点。卫气同病,气分证阶段本病致病以温(热)、毒、湿为主。而气营同病阶段以出现瘀证、虚证为主要病理特点。虚证尤以宗气虚和气阴两虚为主要表现。营血同病则是变证丛生,生命垂危的极期阶段。“非典”瘥后调理可按常规证型辨证。结合胸片、CT,应针对肺纤维化进行调治。为今后临床提供参考。
老年人对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对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耐受性较差。虽然陆续使用新的抗菌素,有效的化学治疗以及疫苗使用的推广,使感染性疾病的平均发病率与病死率降低。但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仍然是威胁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重要死因。有学者认为,如何防治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年老伴有宿疾患者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等问题仍是临床中急待解决的难题。因而,老年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则是难中之难。
临床上多种疾病可导致呼吸功能严重损害出现呼吸衰竭,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本文主要涉及在呼吸衰竭的急诊中医药及机械通气救治。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对慢阻肺急性发作的发病机理、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提出痰浊潴留,胸阳为阴浊邪气所闭,导致上焦清阳失旷,肺气升降失司为其基本病机。针对气闭邪恋的病理特点,确立通阳泄浊,宣痹开结的治法。临应酬和实验研究表明友通阳宣痹方药具有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的综合作用。为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学对COPD与胸痹的理论认识,研制复方薤白胶囊提供科学依据,对防治慢阻肺急性发作期及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急性发作期常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诱因,主要表现为肺、心功能衰竭,甚者可引起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受损、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西医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和心衰,控制心衰常选用利尿剂和强心甙,但利尿剂有引起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因过度利尿引起痰液粘稠影响通气等副作用,洋地黄类药物在治疗肺心病时极易引起毒性反应,因此给治
呼吸系统疾病中肺阳虚证颇为常见,故拟订肺阳虚证的诊断标准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必要。我们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肺阳虚和肺气虚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试拟肺阳虚证诊断标准,有主证5条,次证3条,其诊断条件为主证中①、③项为必备,加上主证1项或次证2项即可诊断。文中列有临床观察图表及对所拟主证逐一加以阐述,旨在完善和确立肺阳虚证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愿与广大同道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