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后拍背在麻醉恢复室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s520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后拍背在麻醉恢复室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实用价值。方法 根据排除标准随机选取2016 年1 月至 2018 年12 月本院的老年手术患者112 例,其中男60 例,女52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56 例和对照组56 例,实验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常规送入复苏室,在恢复期拔出气管导管后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后由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麻醉医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全身基础情况,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合理的给予翻身拍背的护理方式,翻身时注意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注意各类管道的妥善固定避免牵拉,严防导管的脱出;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颈椎MRI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中作用,探讨寰枢关节半脱位合理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1年05月至2015年05月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中364例颈椎张口位X线提示双侧寰齿间隙欠对称的患者的影像学及病历资料。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骨盆肿瘤切除后生物学重建的方式方法及个体化选择。就远期效果、肢体功能及并发症而言,采用生物学方法重建是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的最理想方式,具有远期疗效好、并发症少、肢体功能良好等优点,是临床医生努力追求的目标。但生物学重建具有手术复杂、操作繁琐、费时费力等劣势。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结合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4年2月-2010年2月,2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经急诊清创后采用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5-7天,待创面条件改善后,行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其中皮瓣18例,肌皮瓣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2cm×10cm~4cm×3cm,皮瓣面积24cm×12cm~6cm×5cm.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采用CPM辅助膝关节功能锻炼效果。方法介绍CPM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应用方法及效果结果CPM较传统锻炼方法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疼痛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CPM机辅助持续被动活动可有效减轻关节及周围组织肿胀,减轻疼痛,防止关节黏连僵硬,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会议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对治疗距腓前韧带损伤后局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到2013年12月,采用瑞士EMSDolorClast冲击波治疗仪对40例距腓前韧带损伤后踝前外侧持续疼痛的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连续治疗5次,每次间隔7d,冲击能量3.0~4.0bar(0.35~0.55mJ/mm2),冲击频率6Hz,冲击2000次.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后12周随访分别进行VAS评分、AO
目的:使用倒刺免打结缝线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关节囊缝合,观察临床疗效并与普通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做对比。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将60例因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
目的探讨拇,手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2月~2015年4月对70例拇,手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根据缺损部位、损伤外形、患者意愿设计四种手术方法进行修复与重建。采用切取部分踇趾重建34例;切取部分第二足趾重建9例;采用指动脉系列皮瓣联合髂骨重建23例;采用游离尺动脉腕上分叶穿支皮瓣联合髂骨或废弃指骨重建5例。
目的:报告26例肢体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临床资料并讨论其临床特点和治疗进展.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院自2005年05月到2014年08月共收治肢体26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17例,男女比例1:1.9.患者平均年龄为(33.04-17.3)岁.其中6例行术前化疗、术后放化疗,12例术后单纯放疗,8例单纯手术切除.
目的以椎板减压钉棒固定融合、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探讨不同术式后患者出现轴性疼痛的特点。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因颈椎管狭窄行后路减压患者112例,其中行椎板减压钉棒固定融合56例,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56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综合评估两种术式的手术疗效。术后颈部轴性疼痛的VAS评估患者术后轴性疼痛的情况。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中采用新型零切迹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