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荆花胃康胶丸对大鼠胃溃疡黏膜组织EGF和bFGF含量的影响

来源 :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tong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荆花胃康胶丸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新型中药制剂,由土荆芥和水团花两味药物中提取的挥发油组成。临床和实验表明其有较好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但其作用机制不明确,为此我们通过灌服荆花胃康药液的方式,观察该药对溃疡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24只大鼠采用Okabe氏乙酸烧灼法在大鼠胃前壁造成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荆花胃康胶丸组、硫糖铝组,各组分别连续给药治疗10天。给药结束后,定量检测溃疡周围组织EGF和bFGF的含量。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胃组织EGF及bFGF的含量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C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荆花胃康胶丸组大鼠胃组织EGF及bFGF的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正常对照组和硫糖铝组相比,荆花胃康胶丸组EGF及bFGF的含量无差异(P>0.05 )。 结论:内源性EGF, bFGF含量在正常胃乳膜中呈弱阳性,大鼠胃溃疡黏膜急性期呈强阳性,而在愈合阶段其表达逐渐减弱;中药荆花胃康胶丸可能通过对胃组织EGF及bFGF的含量的调控而促进损伤后黏膜的愈合,可能是其提高溃疡大鼠胃溃疡黏膜愈合程度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医疗设备的数字化管理是医院数字化建设的一部分,有别于传统的手工填报设备管理报表和单机的设备管理系统(未联网的,不能进行数据共享的),让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自动采集HIS,LIS,PACS,手术麻醉系统等中的医疗设备相关的数据。用HIS中收费项目表和设备管理系统中的设备基本信息表作对照,将HIS收费项目和设备基本信息作“数据绑定”处理。在录入HIS,LIS,PACS,手术麻醉系统的数据的同时,传输了医疗
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维护部门,首要任务是保证整个系统的平稳、有效地运行,而实际工作中诸如简单的设备维修等工作已成为开创优质服务的阻碍。本文认为必须将次要的工作尽量的外包出去,才能保障核心工作的效绩。从这一点上说,医院系统的IT外包应该阐释为“做我们最应该做的(核心工作),其余的外包!”
门诊充值一卡通集电子身份证、电子病案和电子货币功能于一身,简化病人的就医流程,患者拥有完整规范的电子病案,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医院门诊的“三长一短”问题。
近几年,我国的医疗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发展。本文将做法体会作出报告。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医院运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环境,如何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是保证医院正常运作的关键。本文介绍本院在医院信息系统维护与方面的一些经验,重点讲述硬件和网络方面的维护与管理。
如何借目前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浪潮,瞄准世界计算机管理前沿,实现我国医学管理的现代化,使软硬件更加实用、先进,是EVISION医院管理系统软件前瞻性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文就开展医院电子管理的意义,管理范畴,影响电子文件安全的因素,声像档案数字化方法等方面问题进行讨论。
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canner,PLGC)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指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和/或不完全性结肠化生,而这类病变有可能转变成胃癌,即可能是发生恶变的基础。但是癌前病交仍然属于良性病变,并且可以停止发展,甚至逆转,与恶性肿瘤又有显著的区别。治疗PLGC可以预防胃癌的发生。目前西医治疗PLGC尚缺乏疗效明确的药物,中医强调未病先防,众多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李玉奇教授即提出了“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的学术观点,并进行了多项科学研究。有幸在老专家身旁随侍学习,揣摩老专家的学术思想颇有一番心得,本文将自己在临床中的经验体会及感悟与大家一同分享。
PUB属于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急性大量出血的死亡率约占10%,而PUB占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中的50%,也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潜在生命危险的急性并发症。西医治疗PUB的抑酸药主要是质子泵抑制剂,其代表药物是奥美拉唑,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近年来众多的临床报道证实,中医药治疗PUB有良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但是目前的有关报道大多是仅用中药汤剂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