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幕式生长与多期改造:岩石学和年代学证据

来源 :2012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lb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笔者等近年来对蚌埠地区出露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宿州附近夹沟中生代闪长斑岩中下地壳包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进展。提出了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幕式地壳生长和多期变质作用与改造的岩石学和年代学证据。研究表明,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了幕式地壳生长与多期改造。还表明北秦岭向东延伸到华北克拉通东南缘以及在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之间存在一个己消失的新元古代洋壳。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超高压大理岩对于我们认识俯冲带的碳循环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为标定这一过程的主要特征,本文对采自大别山甘家岭地区的绿辉石和透闪石大理岩进行了详细的P-T-t-XCO2轨迹研究。利用LA-ICP-MS对透闪石大理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定年,结果给出两期变质年龄和结晶温度。峰期压力下微弱的脱碳作用意味着寄主岩石中的大多数碳能够以白云石和文石的形式俯冲至更深的地幔中,而当这些岩石折返到中下地壳角闪岩
根据己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进一步总结幔源、壳源火成碳酸岩、大理岩以及沉积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与鉴别标志。随着印度陆块不断低角度北向楔入,新生的碳酸盐岩也随之被带入到青藏高原内部,与陆壳岩石一起遭受(超)高温变质作用,发生脱水、脱碳,形成壳源碳酸岩浆,碳酸岩浆再沿张性裂隙上侵进入到地表附近。这充分说明,高原在形成与隆升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转换过程,是可以将大气CO2转化为碳酸岩浆圈闭于厚厚
深部地幔(下)的流体挥发份组成有助于了解地球流体挥发份储库和深部地幔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认识流体在地幔对流、部分熔融、深部物质循环成矿等过程中的所起到的作用。大火成岩省的喷发是地球将深部挥发份输送到浅部和大气圈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大火成岩省的流体组成与传统认为下地幔以还原性气体为主不同,说明下地幔条件下的氧逸度可能与传统认为的性质不同。苦橄岩中在深部平衡结晶的橄榄石斑晶流体组分可代表大火成岩省原始
本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探讨了该区油气充注的主要期次和特征,为该区油气藏分布、油气运移方向、成藏机制和勘探开发等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琼东南盆地崖城地区主要存在盐水溶液包裹体、气态烃包裹体、液态烃包裹体和气液两相烃包裹体四类流体包裹体。该地区普遍存在两期烃类的运移。第一期以发黄色荧光的油包裹体为主,大约发生在早上新世;第二期以发浅蓝色荧光的气态烃包裹体为主,充注时间为第四纪早期。
本研究测定了喀拉通克成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中流体挥发份的化学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对喀拉通克矿床成矿控制因素提供制约.结果发现,成矿岩浆流体挥发份以H2O为主(av.92%),其次为CO2,H2,H2S和SO2,幔源成矿岩浆流体挥发份起源于深部地幔,有地壳组分的加入,可能与再循环板片脱水相关。成矿岩浆中超临界CO2可能是大量的Cu和Ni等金属富集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