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化语言文化实践项目的国际视野--留学生语言文化实践运行模式综述

来源 :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12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y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的充分利用目的语资源优势精心打磨的对外汉语教学留学生集成化语言文化实践运行模式,对中高级汉语水平不同的各种课型实践的案例描述分析表明:立足教学,融入社会的语言文化实践,有效地将目的语环境优势转化为对外汉语教学优势,使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习目的,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回顾的实践模式的构建与运行,实践任务的前期设计、统筹规划,充实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文化体验。搞好不同层级、不同课程之间的协调,保证了纵向不同层级有梯度、横向各种课程不冲突。建立语言实践题材库,打造经典品牌任务;完成任务时自主与合作相得益彰,将视觉形式的信息转化为复杂语言形式的信息,在真实交际中积累学习自信,改进学习策略,提高交际能力,增进了各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在任务的总结汇报中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夯实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宽了国际化视野。总之,在国际汉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本文提供的来华留学生集成化语言文化实践项目运行模式,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对直接作用于一线课堂,拓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应该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利用现代化手段,不断优化留学生管理模式,积极发挥留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形成科学化、人性化,具有长效机制的留学生管理模式是留学生管理体系的特色。依托“易班”,尝试在入学前早期介入、在学时环节相扣、离校后持续融入中医教育资源,因势利导,努力将“易班”建设成有效凝聚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网络组织。
笔者通过对汉城南首尔大学、高丽大学,釜山大学,光州的全南大学、朝鲜大学、湖南大学、光州大学等几所高校进行了走访调查,从中韩两国高等教育的差异、韩国民族文化特点和韩国来华学习情况等方面来探讨韩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本文以分析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的内在结构维度为基础,对社会文化适应中的价值观念冲突进行分析,并设计调查问卷对其进行研究。
本研究以北京工商大学即将离校回国的外国留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的问卷调查与跟踪访谈收集他们在读书期间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适应状况、适应过程和个人的感受,从而分析与把握他们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适应状况与特点。
本文从分析加强来华留学生文化体验的重要性入手,从语言障碍、教学方式、沟通渠道、价值观等方面对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来华留学生在华文化体验体系构建进行阐述。
本文以分析外国留学生群体的特点为基础,对多元一体校园文化的价值进行分析,从校园文化国际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国文化体验基地等方面对构建多元一体校园文化体系进行阐述。
本文以韩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兴趣程度为切入点,试图探析针对韩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的主体需求,为更加有的放矢、切实有效地开展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的重点是以北京体育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北京体育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运用SWOT方法遵循: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应对威胁的战略原则,得出了相应的策略,做出以下结论:1.适应国内外形势,转变管理理念,引用企业化管理方式,打造北体大品牌效应,依托北京地域优势,充分发挥北京体育大学各项优势。2.以人为本,设置国际化新课程,严抓教学质量关。主动出击,扩大招生规模
本文选取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和长安大学的部分留学生,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理工科留学生进行调查,以求发现这些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而力求总结出理工科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共性,为国家留学生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本文从分析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入手,认为传统的对外汉语师资培养模式不能满足或适应当今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并对汉语教师的培养进行了回顾分析及对教师培养的普适性与针对性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