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文化表达的农耕性特征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ala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华夏农耕文明与中华武术文化的内在关系进行阐述,探析中国武术文化的思想内核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挖掘武术文化表达的农耕性特征。结果表明:家族血缘机制的维系是导致习武者群体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武术的文化表达,其实质就是农耕文明特征在武术文化中的具体呈现;追求"天人合一"与"武德"修养是武术文化的精神表达。深入挖掘武术思想和文化内涵,为武术民族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最大限度地展现武术的民族特色,为武术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自然环境是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特殊的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发生、演变具有一定程度的物质制约力。中国武术从其产生、演变及其特征体系形成的整个过程,始终以华夏这一特殊的农耕环境为背景,以血缘机制维系着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无论人们赋予武术怎样的内涵和功能,都不能脱离创造武术的华夏特殊的农耕环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社会也由传统农耕文明迈入工业文明,但是,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会因此而改变,有着深厚底蕴的华夏农耕文明依然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中华武术诞生于华夏特殊的地理环境,从其诞生之时就已经烙上了深厚的农耕文明背影,农耕文明许多特性都可以在武术文化中得以完美地表达。特殊的地理环境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武术作为华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武术文化的发展演变,不仅能够体现出华夏文明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服装、器械、制度、精神表现等)。可以说:华夏农耕文明是武术思想内核形成的根本保障,是武术精神体现的基础,是传统武术赖以继承与发展的基石。中国地理环境的总体布局概括为,腹地纵深,气候多变,四季分明;但其四周分布着海洋、沙漠、高山等难以通行的自然障碍,形成一个自然封闭的地理空间,华夏先民就是在这样封闭的环境中创造出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由于地理和气候状况繁复多样,从而给不同性质的物种提供了天然的选择空间,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以至于华夏先民有了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和利用自然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进而发展出早期的农耕业。农耕业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成为中华文化生存的沃土,引导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演变。由于农耕文明所带来的物质丰富性特征,农耕民族在文化思想上也有着高度的优越感和认同性,这种高度的优越感也使得华夏民族长期领先于其他民族,并处于强势位置。优越的生活状态也造就了华夏民族的危机意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坚守住成果。其次,由于农业生产带来物质的不断积累,华夏先民对土地更加依赖,他们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鄙视那种"不劳而获"行为,鄙视通过武力来获得物质财富的举动。华夏民族虽然不崇尚武力,但是,从来也不屈服于武力。优越的农耕环境塑造出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其特点表现为:渴求稳定生活的内倾性;优越的农耕环境滋长了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性;春耕秋收的轮回催生了循环思维的形成;家族血缘机制维系了技能传承的纯洁性。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必须承担起文化强国建设的责任,通过武术习练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新时期武术文化传承与创新,必须要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不能抛弃传统,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2]。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结论华夏优越的农耕环境,引导中华武术从其诞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武术文化深深地烙上了农耕文明的身影,中华武术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多是基于华夏农耕文明的基本精神和思维模式,体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状态,中华农耕文明是传统武术文化特征形成的核心动力。重视武术技术的实践检验,深入挖掘传统武德的时代价值,为进一步推进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建议武术国际化发展是时代的趋势,但在武术国际化进程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抛开中国农耕文明优势,使武术脱离华夏文明的轨道,以牺牲传统为代价来换取武术国际化发展;又不能食古不化,全盘承袭,对于外国传统体育发展的经验,我们要积极的研究,寻找利于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方式。强化武术习练各个阶段的技术实用性研究,把武术技术的效果检验贯穿在武术的每一个环节,提高人们对于武术技术动作的实际应用能力。从基本功开始就要培养习武者随机应用武术技术的能力,重视技术动作的实际应用和随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武德的培养,更新传统武德内容以适应当代的文化发展的需求,强化礼仪的行为规范,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武术打造成一张能够真正代表中国优秀文化的名片。
其他文献
乡村文脉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存在发展而形成的文化脉络。乡村文脉重在传承,传承一旦出现中断,意味着文化消亡。目前,乡村文脉在传承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树立乡村文脉的传承意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采取多种措施传承好乡村文脉。
低成本、可持续、生态型改良方案对盐碱地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和林地应用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淋洗、施加有机肥和铺设砾石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并通过植物生长来检验改良方案。试验共设3个不同有机肥施加量,分别为10、15、20 cm厚,同时铺设10 cm厚砾石。结果显示:淋洗可降低土壤pH、电导率、钠吸附比(SAR),但也会使土壤同时损失一定的矿质养分。淋洗与有机肥结合效果更佳,可有效补充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是在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阶段产生并长期存在的。虽然它的封闭性、保守型、平均主义等消极特征已经无法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积淀的优良农耕文明是不受时代限制的。其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观念依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技术、金融环境、风险投资体系的发展与变化助推平台经济的兴起,为金融化的资本积累提供了新的投资领域。以风险资本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对平台初创企业不断融资和追捧,并逐渐在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支配作用。在金融化逻辑下,平台企业对数据积累和数据价值的追逐,以及金融资本对数据转化为收入的资本化和对平台金融估值的大量投机,导致了平台经济金融化现象。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作用具有二重性质:从资
本文以《射雕英雄传》中的侠义精神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归纳总结法、综合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说明了《射雕英雄传》中的侠义精神之表现。侠义精神是武侠小说的核心。站在百姓的角度来看,侠义精神是他们夙愿的体现。从思想主张方面来看,《射雕英雄传》体现的侠义精神是对儒家思想的诠释。
<正>小说是文学的四大样式之一,作者以生动曲折的情节描写、浓郁可感的环境渲染、翔实生动的细节刻画,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小说文体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趣和写作方式,与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有着高度的匹配之势。教师应该在紧扣小说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内化迁移表达方法。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期刊
<正>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和智慧源泉,是重构乡土文明价值的重要体现。为乡村文化注入文创活力,是基于当下我国乡村文化日趋衰落现实的自我觉醒与积极应对,有利于激活乡村文化的生命力,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乡村文化是乡村得以存在和延续的精神内核,其“善、情、韧、固、容”的内在特征,以及凝聚认同、文化治理、社会整合等价值,使其成为维持乡村秩序、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灵魂。
期刊
地球物理信号是地下介质对物理场的响应,其特征是解释地下结构和性质的主要依据.但受限于地下介质构造及物性分布特征的复杂性,地球物理信号特征的识别和解释具有不确定性.机器学习基于数据与特征的映射关系为判别地球物理信号特征和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围绕机器学习方法在地球物理信号特征识别及解释应用主题,梳理得到机器学习用于地球物理信号特征识别与解释的一般逻辑思路和工作流程,在提炼机器学习所涉及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