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BAQUS的低温风洞结构-热耦合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低温环境下结构力学特性的准确预测,提高风洞运行安全性,使用圆管内湍流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推导风洞运行参数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以扩散段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实际工况对流换热系数曲线和参考值对扩散段进行结构-热耦合分析,研究对流换热系数改变对仿真结果的影响,分别使用实体单元和壳单元建立扩散段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类型单元仿真结果的差别;分析了隐式和显示算法在解决风洞部件多体接触过程中热传导问题的可行性;使用接触热传导和绑定约束理论,解决温度场在多体运动部件中传递的问题.最终实现"稳定段+收缩段+喷管段"加载和降温过程结构-热耦合瞬态仿真分析.
其他文献
压缩机作为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驱动系统,其运转性能与风洞总体性能的匹配设计是风洞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大型连续式跨超声速风洞的发展,压缩机研制也呈现出运转功率大和运转效率高、调节范围宽和调节精度高等鲜明特点.0.6米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是一座由轴流压缩机驱动的变密度回流式风洞,其主压缩机布置于风洞第一、二拐角段之间,采取电机布置于压缩机进、出口两端同轴驱动方案.通过压缩机热力性能试验、风洞总体性能调试
为了解结冰风洞主体结构的静态受力情况与工作状态下的受载情况,为土建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的参考数据,并指导风洞施工设计工作的全面开展,采用有限元分析手段进行了主洞体有限元计算、结构优化设计以及方案定型后的仿真分析.详细分析了两种工况下主洞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性能,明确了最终支撑的支座,提供了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并指导施工设计全面开展的结构方案.在风洞建设洞体合拢后进行了位移变形监测和应力监测的试验研究,研究
某风洞研究性试验平台光学试验段的研制,为流动机理研究、先进试验技术引导性研究以及先进飞行器相关技术预先研究等空气动力学应用研究提供基础.作者针对某风洞研究性试验平台特种试验段的结构特点主要介绍光学试验段的结构设计概况,该试验段借鉴以往一些好的经验与设计方法对试验段结构设计中的难点、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应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了静力学和动力学计算分析;较好的解决了机构运动精度、运动平稳性、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提升4m×3m风洞大迎角试验能力、保障先进飞行器大迎角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提高尾撑系统的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研制了一套新的4m×3m风洞尾撑大迎角试验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各自由度机构功能及特点,控制系统大体方案以及达到的技术指标.该试验系统的调试结果以及标模试验表明:系统整体设计合理,模型支架干扰小、定位精度高,提升了风洞的试验能力和自动化水平.
大型连续式跨超声速风洞是解决先进飞行器风洞试验模拟能力和精细化模拟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为降低大型风洞建设的技术风险性,解决风洞设计与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需预先建设0.6米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进行引导研究.0.6米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是轴流式压缩机驱动的闭口、回流、变密度、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兼顾引导性和研究性,采用了高压比压缩机驱动系统、半柔壁喷管、低噪声试验段、高性能换热器和三段调节片加可调中心体式二喉道
突风响应试验装置是飞机防突风设计的试验装备,文章介绍了8m×6m低速风洞突风响应试验装置设计和调试的情况.该装置是目前国内研制的尺寸最大、覆盖频率范围最宽的一套突风试验设备,设计中采用了动力学优化、可靠性分析、有限元静力及模态分析多种方法对装置进行了优化,确保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调试结果表明,装置设计合理、运行可靠,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突风发生装置是飞机防突风设计的试验设备,文章介绍了某大型低速风洞突风发生装置的设计和调试情况.该装置是目前国内研制的尺寸最大、覆盖频率范围最宽的一套突风试验设备,设计中采用了动力学优化、可靠性分析、有限元静力及模态分析多种方法对装置进行了优化,确保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调试结果表明,装置设计合理、运行可靠,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测试软件DASP-V10对某大型试验响应装置的模态测试过程及结论分析.文中通过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激励点、激励方式以及响应点来确定测试方案;然后对测试数据进行模态分析,提取整体结构前5阶模态特性,并且利用相关性验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最后通过模态贡献率分析得到该装置的主要模态特征为前三阶模态.试验模态分析结果为该试验装置运行时应避免的不利工况提供了可靠依据.
采用一维管流方法对口径为Φ240mm、马赫数6.0的自由射流高超声速风洞扩压器进行设计,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扩压器结构形式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1)对于单级压缩半锥角为15°扩压器,第二喉道直径为喷管出口直径0.8De扩压器,风洞流场品质优于其他喉道直径扩压器,第二喉道直径为0.7De扩压器抗反压能力最强;(2)单级压缩半锥角为12°扩压器在第二喉道直径相同的情况下,抗反压能力优于15°扩压器,
为了在Φ1米高超声速风洞上建立起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需要研制出适合在Φ1米高超声速风洞上应用的模型发射装置.本文介绍了发射装置的关键技术,研究探讨了气动发射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发射装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设计.模型自由飞风洞试验结果验证了结构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