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及其在安全生产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2002年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6963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评价又称危险度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出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的目的是寻求事故率最低,损失最小,安全投资最优。 本文对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中间评价、验收评价进行了介绍,并详细阐述了各种评价的国内外概况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和我们开展的工作,论述了其评价方法和程序及其在安全生产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火灾、爆炸、毒物泄漏重大事故类型,提出了上海市“重大事故隐患”的定义和辨识标准,确定了重大事故隐患评价的三项指标——“事故隐患易发性(P)、事故导致损失程度(L)和事故后果影响范围(R0.5)”,并将P、L、R三项指标组合成“PLR事故隐患分级评价表”,为上海市重大事故隐患的辨识、评价和整改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的技术依据和管理方法。
本文围绕“安全使用合成玻璃纤维隔热棉(玻璃棉、岩棉和渣棉)实用规程”的要求开展了我国人造矿物棉的安全防护现状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我国人造矿物棉安全卫生防护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本文对某焦化厂焦炉煤气脱硫工程进行了主要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其中采用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对主要物料、设备及工业建筑物存在的潜在危险进行了预测和评价,通过对评价方法的探讨,并依据有关标准,提出控制对策与措施,为企业科学、安全的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
本研究以尘肺危险环理论为中心,通过粉尘毒性快速评价、典型粉尘作业环境及尘肺发病流行病学的广泛调查,应用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尘肺危险环理论的实用模型,开发出了科学、准确的粉尘危害预测与决策系统,为实施经济与技术上最优化的综合、可行、灵活的尘肺预防措施,控制粉尘危害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本文总结了“九五”攻关专题“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的研究成果,对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矿山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与特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危险等级的划分、矿山重大危险源危险性与评价单元危险性之间的关系、矿山重大危险源不同类型灾害的危险性的关系等。
本文对矿山企业制订应急救援预案,预防矿山企业重大事故发生进行了阐述。矿山企业应制订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培训抢险队伍和配备救援器材,以便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案进行实施,在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控制,其主要内容有:矿山企业主要事故类型、应急救援指挥网络、救援的各种保障、人员疏散与警戒、救援专业队伍的训练、应急处理程序、工程抢修、医疗救护及社会的紧急救援等内容。
目的:研究某市化工行业工伤事故的发生特点、三间分布、主要原因及发生趋势。方法:对该市化工行业1983~2000年间发生的工伤死亡和重伤事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该市化工行业的工伤事故的年平均死亡率从80年代的2.52/105职工上升至90年代的4.55/105职工。男性的年平均死亡率和重伤率均高于女性。伤亡事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工伤事故是机械伤害(40.7%)、高处坠落(24.5%)等类别
本文采用事故树分析法,给出了原油储罐火灾爆炸的事故树,通过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算,分析了致使原油储罐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重要事件。
本文根据中国煤炭工业统计年鉴资料,对国内煤矿近年的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与事故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绘出了事故死亡人数与事故发生频率的图形。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煤矿重大事故的死亡人数一频率的关系符合幂律分布,即具有自组织l临界性规律,并根据这一特点,与我国现行的煤矿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相对照,说明关闭乡镇煤矿是符合这一自组织临界性规律的。
本文从对我国当前重大特大事故频发原因中社会环境因素的分析入手,对安全文化的先进性和社会性、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继承发展和创新、安全教育和安全科技等发展方向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推动我国的安全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