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卫星云图及中尺度特征分析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tv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FY-2卫星云图、雷电监测预警网、MICAPS 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7月28-29日发生在秦皇岛地区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以后暴雨预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系统是高空短波槽、东蒙低涡及低层切变线.由于受下游阻塞高压的影响,东蒙冷涡稳定少动,强度不断加强,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中尺度资料表明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和线状回波中的超级单体,造成了北部山区的短时强降水,且强降水区域位于TBB梯度最大处.强降水落区位于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右侧和低空急流入口左侧,850hPa显著湿区,且K指数大于32℃附近,燕山山脉地形抬升作用和中尺度风场辐合是本次过程的触发机制.
其他文献
砷是一种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潜在威胁的准金属元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1980 年将砷确认为人类致癌物,长期饮用砷污染的水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神经性行为障碍、糖尿病、皮肤癌、肝癌、肺癌、膀胱癌和肾癌等[1,2]。
Zero-valent iron coupled with common oxidants(ZVI/oxidants)has been recently demonstrated to drive very fast and intensive corrosion of iron and concomitantly result in steady and highly efficient rem
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是来源于土壤中掩埋的含砷化学武器泄露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有机污染物。已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铁氧化物对 DPAA 的吸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关吸附机制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仍非常有限。
小分子有机酸(LMWOAs)是普遍存在的水溶性化合物,其在土壤中种类繁多,生物活性较高,可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产生影响。本文使用了两种盐城滩涂采集的土壤样品,通过静态培养试验,考察了三种常见的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中多种金属(Fe、Cd、Cr、Pb、As)的综合影响。
砷(As)还原和铁(Fe)还原是影响砷在环境中的命运和转运的重要过程[1]。近年来,单一砷还原菌或铁还原菌介导下的吸附态砷的迁移转化研究非常多[2-4],而砷还原菌和铁还原菌共存介导下砷的迁移转化机制的研究是较少的。
本研究表明,水铁矿老化产物(0d、4d、60d)的矿物学特征和结构,从而影响了次生矿物与As(Ⅴ)结合的稳定性;同时土壤溶液中有机和无机配体对As的释放结果不同。在碱性水热条件下,随着水铁矿老化和与As反应时间的延长(240d),As(Ⅴ)与水铁矿和次生矿物的结合从亚稳态逐渐转化为热力学稳定的Fe-As共沉淀,且增加As(Ⅴ)含量会阻碍矿物转化。
手机气象短信是现阶段气象部门为公众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手机这一渠道,使“以人为本、无所不在”的公共气象服务理念和宗旨得以实现.但在日常工作中,一些受众常常为不能及时接收气象短信而困扰,而有时客服人员也未必能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总结分析了手机气象短信非正常接收的收件箱储存空间不足,机主所处地理位置手机信号不稳定,手机防打扰短信设置以及手机软件所致等七大主要原因,并随之提出了
本文利用FY2D卫星资料、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等,研究了浪卡非对称结构和外围暴雨分布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浪卡显著的不对称结构表现在其南侧积云对流较为旺盛,涡度中心也在南侧;浪卡登陆后,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带来的水汽和850百帕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OLR场的配置对浪卡的移动路径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1°×1°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FY-2E静止气象卫星图像等资料,对造成贵港市2012年5月12~13日大范围强降水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为贵港前汛期暴雨天气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主要是由低涡配合高空槽、低空急流共同影响造成的.分析发现:系统的高低空配置以及低层seθ、ζ和水汽通量散度等与降水时段和落区对应关系较好.中尺度对流系统是造成暴雨的主要中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