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空載光達數值地形判釋潛在大規模滑坡之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於极端气候所带来的影响,造成台湾地区坡地地质灾害发生频仍.莫拉克风灾时,小林村的滑坡更是造成岩重伤亡.风灾后,对此种具移动快速、且大量土石滑动之大规模崩塌和滑坡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一般认为此种灾害性崩塌的发育,会由初期的潜移现象进一步转变为大规模的灾害性崩塌,通常这些潜移现象常是潜在大规模崩塌的讯息.过去坡地地质灾害的研究,包含浅层崩塌、岩体滑动、土石流等,主要多利用冲星影像、航空照片、现地调查等方式来进行分析研究,对于现地状沉因缺乏较高精度与高解析度之地形资料,对于这些崩塌的微小地形变化,并不容易判释出,而使得研究上仍有所瓶颈.本研究将利用中央地质调查所现有空载光达技术所测制之高解析度数值地形资料,以坡度、坡向、地形阴影、Eigenvalue ratio(ER)、地形开阔度等地形计测方法来分析处理,其中以融合坡度、地形阴影、地形关阔度等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可以突显出细微地形特征或地形变化处,而有助于潜在大规模崩塌之判释.初步透过光达数值地形资料之判释与现地调查,可找出超过数百处可能属于大规模崩塌滑动的潜势区域.经由多面向的调查与资料分析方法,可再进一步探讨潜在大规模崩塌的可能之成因、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与未来可能之发展等,以供后继国土规划、国土分级管理、国土保育等目的使用.
其他文献
电磁波穿过等离子体传播时,波的电矢量引起电子运动,电子同其它粒子的碰撞,部分能量转移到中性分子,最终变成热能,从而引起电波振幅的吸收衰减。本文给出了计算电离层中电波传播吸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发表以来,不断得到新的野外观察和实验结果的验证,正在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支持。岩石的变形行为取决于自身力学性质、构造层次(包括温度、压力、流体压力等因素)
我国页岩气勘探处于初期阶段,针对性的地球物理技术亟待研究和探索.本文以北美盆地的页岩气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从页岩气的地质特征、岩石物理分析和地震波场模拟等方面,阐述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北部于奇地区一套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洞穴储层研究为例,阐述这一研究思路。该区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多期构造运动,形成复杂的洞
在过去的6年中,对页岩勘探层的认识进展非常迅速,因为许多机构和公司对页岩勘探层作了很多深入的研究,研究初期,吸附被认为是源岩中气体赋存的主要机理,随着勘探和研究的进展
以智能感应、互联互通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的重要发展目标.本文立足于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特点,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对三维地理信息的需求,提出城市三维地理信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公司统一建设的GIS、PMS、营销业务信息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数据中心等基础信息平台已经逐步实现全面上线运行.各系统的专业应用
本文探讨海水面变迁对台湾海岸的影响与冲击,并探讨可能的因应方式.从过去一万年来的海水面变迁,探讨海水面变迁的趋势与可能的冲击.研究尺度从长、短期的变迁论述,进而探讨
地理国情监测是当代的一个研究热点,它是一个国家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又是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地质灾害易发生的国家,
地貌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种地表水文过程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高效、合理、定量化的提取和划分地貌类型是开展地表水文过程的重要前提.本文以30m分辨率ASTER GD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