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轧过程仿真开发及展望

来源 :2008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ll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总结以往轧制仿真开发历程,探讨连轧仿真应具有的功能。连轧过程仿真应是把机械动力学、电机特性与压下负荷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数值模拟过程,因而机电部件需要建立动态特性模型,反映出动态速降、液压压下和活套平衡过程。仿真系统可以灵活组合不同AGC、AFC控制方案,反应轧制力与板形控制的耦合影响。连轧仿真还需快速处理张力自调整,能够判定轧制过程的稳定性。如果能够考虑左右压下,实现立体仿真,才能描述轧件跑偏。
其他文献
针对管线用钢板对屈强比、低温冲击塑性性能的严格要求,我们优化了坯料成分、提高了钢的纯净度,针对本次要求较高的屈服强度,从轧制工艺上进行了3种不同控制轧制的试验,结合钢板微观组织结构分析,找到了最为适合济钢中板厂控制轧制的工艺制度,以微细亚结构、高位错晶粒,保证了优良的钢板性能,为今后生产高等级专用板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介绍了济钢高层建筑用Z向钢板的生产工艺和实物质量情况,采取的系列措施有效解决了Z向钢板生产中在线改判率高的问题,并就未来Z向钢板的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等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为了优化西φ16棒材产品的切分工艺,提高孔型设计精度,借助于ANSYS/LS-DYNA软件,建立有限元实体模型,对φ16棒材产品轧制过程中间道次的椭圆-箱型-预切分3个孔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各道次轧件在变形过程中的金属流动性规律和应力应变结果。分析表明,在切分工艺生产中,椭圆和箱形孔均在与轧辊表面接触处的金属位移量最大,且呈对称分布。预切分孔型中切分处金属位移量最大;而金属所受的最大有效应力在箱形
本文通过对热轧钢板的氧化层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汽车大梁用热轧黑皮表面钢板355L的成分及热轧工艺制度。采用金相组织观察、SEM分析、X-射线衍射仪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了钢板的组织、性能、氧化层形貌和结构组成。结果表明:所试制的热轧黑皮表面钢板氧化层结合良好,氧化层中的Fe3O4含量大于85%,氧化层厚度≤10μm,用于无酸洗工序直接冲压汽车大梁件,氧化层脱落较少,效果良好
本文依据ASTMA516.Gr70钢的特性,结合新钢生产实际,对加热、轧制、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生产出性能、表面质量达到技术条件要求的ASTMA516.Gr70钢板,已出口美国、欧盟等国家数万吨。
本文对中厚规格AH32船板探伤不合的铸坯和探伤不合的缺陷钢板进行了低倍检验、金相组织、扫描电镜和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仪统计分析,探讨了产生探伤不合缺陷的原因。引起AH32船板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是铸坯中存在较严重的局部中心疏松、偏析遗传至成品钢板上,表现为未焊合的疏松孔洞或在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偏析裂纹。提出了加强精炼控制、应用轻压下技术和优化电磁搅拌参数;优化坯料设计;延长加热时间、采用提
本文论述了唐山国丰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采用大跨度超宽蓄热式步进加热炉的技术特点、使用效果和改进措施。
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研究超薄规格的生产,总结分析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优化工艺规程,成功开发2.3×(232~438mm)、2.1×(232~405mm)、2.0×(232~390mm)、1.8×(232~360mm)、1.7×(232~352mm)、1.5×(232~285mm)等多种新规格,并形成批量生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板带厂1500mm宽带生产线是国内首条国内自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的生产线,具有设备大型化、技术复杂化、产品高端化的特点,设计年产量为200万吨,设备的总装机容量为10.8万KW。在投产之后,现场实际与设计有偏差,电机运行不能达到最佳匹配,存在粗轧机上下辊负荷不平衡,导致经常出现传动柜跳闸、控制系统烧快熔和击穿可控硅等设备事故;由于轧辊轴套设计原因,轴套扁头只能进行机械调整,不能由操作工通过操作
本文在分析、总结薄板坯连铸连轧各工艺流程优缺点的基础上,突破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固有的局限,重新明确和提炼了连铸连轧的概念,创造性的提出了将传统常规热轧和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基本优势集于一体、摒弃两者主要缺点的中国厚板坯高效连铸连轧工艺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