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细胞的建系及体外造血祖细胞定向分化体系的建立

来源 :第六届全国再生医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委员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_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s)是目前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中,通过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含有Oct4,Sox2,Nanog和Lin28全能性基因的慢病毒颗粒转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获得了iPSCs。人的iPSCs在很多方面与人胚胎干细胞有相似性,比如细胞的克隆形态、生长特性、表面标志物、类胚体形成及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等方面。我们在实验中发现: ①iPSCs的产生效率很低,大约在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之间;主要原因很可能与病毒转染这种基因导入手段的缺陷有关。②前3代细胞克隆传代时,细胞发生分化和凋亡的现象很多,很难扩增培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克隆传代时,培养基中添加了Y-27632,它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OCK(p160-Rho-associated coiled—coil kinase),对胚胎干细胞的凋亡起决定作用。阻断ROCK的活化能够明显抑制胚胎干细胞的凋亡,未处理细胞同处理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和27%。③iPS细胞的体外定向分化的诱导体系和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极其相似,我们运用OP9细胞产生的条件培养液成功地建立了iP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形成造血祖细胞的分化体系。
其他文献
胚胎干细胞在药物筛选、疾病诊治与机理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诱人。本文选用后一种方法,将Oct4、Sox2、Nanog、Lin28四个基因导入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建立iPSCs系,为后续研究iPSCs
住院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毕良学吴桂英(安徽省立儿童医院230054)近年来,某些地方院内感染有日益增加的趋势。而新生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及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较其它病人更易患院内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自噬和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
会议
为了证实来源于早胚心管的祖细胞即胚胎心脏祖细胞分化为成熟心肌细胞的潜力,本研究采用心脏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和5-氮胞苷联合处理的方法,诱导人胚胎心脏祖细胞向心肌细胞方
会议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野生型P53基因转染染尘肺泡巨噬细胞(AM)作用下的体外培养的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观察其细胞增殖活力及羟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转染P53基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