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中游盛夏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o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黄河上中游45 站1961-2006 年逐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黄河上中游盛夏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相关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 黄河上中游区盛夏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1960 年代初、1970 年代中后期、1990 年代为偏涝期,其它时期为偏旱期。(2)该区盛夏降水的前3 种空间分布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南北反向型、东西反向型。根据REOF 进一步将该区盛夏降水异常细分为陇东-宁夏区、陇中区、河套区、东南区和黄河源区,各区降水趋势及周期变化存在明显差异。(3)黄河上中游盛夏旱涝变化与500 hPa高度场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度低槽、鄂霍次克海高压、中高纬环流形势及100 hPa 高度场上南亚高压强度和东伸脊点位置密切相关。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与南亚高压东伸脊点偏东可能是导致黄河上中游区盛夏偏旱的重要原因。(4)前期冬季热带西太平洋OLR 值异常对于后期盛夏黄河上中游区降水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同期夏季OLR 场上,偏旱(涝)年黄河上中游区为明显的OLR 正(负)异常区,说明水汽充沛(匮乏),北印度洋为正(负)异常区,中国南海-西北太平洋低纬区域为负(正)异常区,这反映了热带对流活动异常对大气环流的作用可通过遥相关影响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降水。
其他文献
Single metal atom deposited on an appropriate substrate can lead to highly economical,efficient,and selective catalysis.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is to control the electronic metal-support intera
氧化物界面二维电子气是近年来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且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块状材料为绝缘体的LaGaO3和SrTiO3,实验上在二者组成的异质结界面处观察到高迁移率的二维电子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但高迁移率二维电子气的起源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基于赝势平面波基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对n型LaGaO3/SrTiO3(001)异质界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理论上绝对安全的量子密钥分发在实际的运行时总有一些漏洞,给窃听者钻空之机。近来,国际上开始重视对密钥分发相关硬件的攻击,如主动的激光辐照密码芯片、单光子探测器致盲等故障注入攻击。被动的攻击包括功耗和电磁辐射分析等手段,主要针对整个系统的信息泄漏进行分析。
由于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节能、环保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高效催化剂的研究成为热点.目前,实验上发现缺氧钙钛矿Ca2Mn2O5具有较高的OER催化活性.我们也在实验上合成了纯相的Ca2Mn2O5材料,并在室温下测得Ca2Mn2O5是一种具有顺磁性的直接带隙绝缘体,带隙约为1.35eV.但是,理论上对于Ca2Mn2O5的研究还很少,在这里,我们主要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Ca2Mn2O5的电子结构
Transitional metal(TM)and noble metal(NM)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appropriate substrat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as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catalysts in many industrial applications,such as CO o
材料问题是未来先进核能系统包括第四代裂变反应堆、加速器驱动次临界洁净核能系统(ADS)与聚变反应堆的关键问题。金属材料是这些核能系统中重要的候选材料。对于金属材料中氢氦行为的理解对于其作为先进核能系统候选材料具有重要意义。金属中的氢氦行为的问题是“老问题”,上个世纪40年代始氢脆和氦脆即是金属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金属中氦聚集及氦泡的问题更是核裂变堆材料中一直以来的关键问题之一。
会议
The unique electronic property induced diversified structure of boron(B)cluster has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from experimentalists and theorists.B30-40 were reported to be planar fragments of triangula
会议
利用不同切割头对大气气溶胶的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le,TSP)、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10)和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2.5),在春、冬季分别在城市和农村进行膜采样.统计了TSP、PM10 和PM2.5 质量浓度和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选取了4 个大范围的天气形势背景较为典型的个例,结合局地的气象要素
本文利用2001年1月1日至31日兰州市城区PM10月均观测浓度和CMAQ空气质量模式模拟出的PM10月均浓度,基于GIS平台,将污染物浓度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图层相叠加,并采用PM10人口加权算法,定量评估了兰州市居民的颗粒物暴露水平,并对应用这两套数据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使用观测数据相比,模拟的PM10浓度空间梯度较大,模拟结果更加细致地展示了PM10浓度在兰州城区的分布,同时PM1
热岛效应对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Forecasting Model (WRF v3.4)对兰州市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模拟研究.首先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的实测资料,对2009 年7 月份榆中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进行模拟并与观测对比分析,验证模式的模拟性能,其中模拟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分别采用了YSU 方案和M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