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素诱导DNA双链断裂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黄素引起遗传毒性的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Ames试验、中性彗星试验、TK基因突变试验和体内外微核试验对大黄素的遗传毒性进行全面评价。通过TopoⅡ介导的负超螺旋pBR322解旋反应和kDNA去连环反应检测大黄素对Topo Ⅱα活性的影响。运用in vivocomplex of enzyme(ICE)的方法检测大黄素稳定TopoⅡα-DNA可切割复合物的能力,并通过计算机辅助模拟预测大黄素影响TopoⅡα活性的作用位点。 结果:Tk基因突变试验和体外微核试验表明,在非代谢活化的条件下,80μg/ml的大黄素具有弱的遗传毒性。中性彗星试验和磷酸化的H2AX的表达上调表明,大黄素能够引起DNA的双链断裂。体内微核试验显示4g/kg的大黄素单次给药,可以使小鼠骨髓中的微核率增加2倍。在非细胞体系中,大黄素能够抑制TopoⅡα介导的pBR322的解螺旋和kDNA的去连环。同时,大黄素可以诱导并稳定TopoⅡα-DNA的可切割复合物。分子模拟预测表明大黄素可能与ATP竞争结合Topo Ⅱα的ATP结合位点。 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结合Topo Ⅱα的ATP结合位点,抑制TopoⅡα的活性,通过捕捉和稳定TopoⅡα-DNA的可切割复合物导致DNA双链断裂的产生,引起弱的遗传毒性。
其他文献
马铃薯块茎和芽中含有有毒生物碱类,导致少数人突发性中毒,以及许多牲畜死亡,其中主要是α-卡茄碱与α-茄碱,约占95[%]左右,各国研究人员的体内外研究数据表明α-卡茄碱与α-茄碱均具有较强的毒性,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引起中枢中毒,以及通过干扰Na+和Ca2+跨细胞膜运输、影响脂质代谢等作用引发胃肠道毒性,还可透过睾丸屏障进而引发牛殖毒性,导致精子畸形以及对孕鼠胚胎的致畸性等等。同时,α-卡茄碱
目的:探讨性别分化关键期三丁基氯化锡(TBTC)暴露对大鼠性成熟后睾丸酶和生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SPF级妊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0、2.5、1.0mg/kgTBTC染毒组和阴性对照组(玉米油),每组4只。从妊娠第12天起,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直至妊娠第20天。仔鼠出生后第70天,每组随机抽取10只雄性仔鼠,称重后断头处死,分离双侧睾丸及附睾组织,测定附睾精子数及睾
目的:观察E838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小鼠采用连续5d ip E838药物,从第3d同时给予环磷酰胺(CTX),阳性对照为茜草双酯,观察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内源性脾结节形成(CFU-S)、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的变化。结果:E838可明显减轻化疗所致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并可使化疗后小鼠的体重恢复增长,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和CFU-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
目的:观察E838及其与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联合应用对白血病L1210细胞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及生命延长作用。方法:以L1210荷瘤IRM-2小鼠为模型,实验分对照组、CTX组、E838组、E838+CTX组,分别检测肿瘤抑制率、骨髓有核细胞数、胸腺与脾指数、生命延长率等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别。结果:E838治疗组瘤重明显小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对荷瘤小鼠白血病L1210有较强抑制作用。生命延长
人工神经网络是近年来国内外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研究的课题。在医学领域,人们开始探讨在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解决非线性、多输入、不确定复杂问题的特点,提高临床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对6种肿瘤标志和人工神经网络联合检测建立肺癌预警模型、大肠癌预警模型和肺癌-大肠癌预警模型,以期实现肺癌、大肠癌的早期预警,为早期手术、提高5年生存率打下基础。
目的:探讨吸烟对健康成年男性精液质量和精子DNA可能造成的影响。方法:223例健康成年男性根据吸烟习惯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不吸烟组90例,吸烟组133例。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检测精液常规参数(精液量、精子计数、精子活率、活力和精子密度等);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精子DNA损伤指标(Tail DNA[%]、Tail length、Tail moment),并对吸烟组和不吸烟组的各项参数进行比
目的:探讨富勒烯(C60)对人胚肝细胞(L-02)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胚肝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细胞密度为10 4个/孔),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1.25、2.50、5.00、10.00、20.00、40.00μg/ml富勒烯染毒组,培养24h后,采用MTT试验检测富勒烯对细胞存活率的
目的:为孕期合理保健和癌症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5名住院分娩的孕妇,留取母脐静脉全血125对,微波消解法制备供试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全血As、Be、Cd和Ni浓度测定,同时就一些相关因素对4种致癌物浓度的影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As、Be、Cd和Ni在母血中浓度为5.30、0.01、1.15和65.03μg/l,在脐血中浓度为331、0.01、0.
能材料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治疗癌症,光动力治疗用光敏剂。本试验的目的是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变性试验评价福大赛因的致突变性,为其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资料。方法为检测福大塞因的致突变作用,我们进行了该药的CHL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无论是24h及48h收获细胞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空白对照、溶媒对照、S9混合液对照染色体畸变率均在正常范围,在S9活化和非活化两种测试条件下,福大塞因在50~400μg/ml浓
背景与目的:研究低剂量杀草强对FRTL-5细胞株合成分泌甲状腺球蛋白的影响,并探讨FRTL-5细胞株用于筛选环境甲状腺素干扰物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 FYRL-5细胞分别经1μg/ml、10μg/ml和100μg/ml杀草强染毒处理24小时后,用MTT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杀草强FRTL-5细胞活力的影响和对培养液中细胞分泌甲状腺球蛋白的浓度影响;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杀草强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