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制冷剂的气-液喷射泵性能计算分析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2009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u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喷射泵的热力学模型,以不同制冷剂为工质,比较了喷射泵的引射系数,分析并比较了喷射泵内的压力和速度变化趋势及混合室内的壁面阻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喷射泵性能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喷射泵以水为工质的引射系数要远高于以其他几种制冷剂为工质的引射系数。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微细喷雾法将MEA溶液雾化,在喷雾塔中与人工模拟烟气逆向接触,可以实现很高的CO2脱除率(达到95%以上)。研究了不同的MEA浓度、MEA流量、气体总流量、温度和CO2浓度对CO2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EA喷雾吸收烟气中CO2的化学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化学计量比、液气比和反应塔内的温度。
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法(PLIF)对缸内直喷液化石油气(LPG)混合气分布进行了定量研究。压缩冲程喷射形成分层混合气,在25°CABTDC时刻,浓区位于火花塞附近,60°CABTDC喷射形成的混合气分层明显强于90°CABTDC喷射,进气冲程(290°CABTDC)喷射形成较均匀的混合气。60°CABTDC喷射形成的混合气浓区集中,浓区位置受涡流运动影响较大。对火花塞附近10mm的统计区域内燃空当量
再燃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厂燃煤锅炉NOx的排放。我国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利用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作为气体再燃燃料降低NOx的排放。本文以两种典型的煤制气作为再燃燃料,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再燃区温度、再燃区停留时间、再燃燃料比例等因素对降低锅炉NO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煤制气的再燃脱硝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强,在高温时,煤制气的脱硝能力比较强;随着再燃区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加强,停留时间超过0.
壁面与多孔介质之间的点火和熄火间距是设计以多孔壁面为进气壁面的微燃烧器的重要参数,本文采用与多孔介质表面的平行可控温铜板模拟燃烧室壁面,考察了不同燃料当量比和混合气流速时,铜板壁面温度对多孔介质表面平面火焰点火间距和熄火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量比处于0.9-1.0之间最容易点火;同一当量比下,气体流速增大,点火间距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平板壁面温度提高,点火和熄火间距同时减小,分析认为,热熄火是其熄
本文利用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秸秆粉末颗粒粒径、燃烧气氛这两个因素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作出了样品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TG曲线和DTG曲线,得到了挥发分开始析出温度、挥发分析出最快温度、燃烧最快点温度等一系列的参数,得到各种因素的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为生物质粉末直接燃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根据燃烧阶段的不同,采取合适的手段可以明显改善燃烧状况,提高燃烧效率。
采用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从微观上研究天然气再燃烧降低电厂锅炉燃烧中NOx的生成量。通过对不同风量配比、不同天然气份额、不同停留时间和再燃区不同入口温度等条件下排放特性的详细动力学模拟结果的分析,弄清这些因素对NOx排放的影响。文中重点分析了相关参数在可操作范围内对NOx排放的影响,以及再燃区出口温度的影响。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电厂锅炉天然气再燃烧降低NOx排放的合理技术路线。
本实验以脉冲爆震发动机(简称PDE)系统为实验平台,以液态航空煤油作为燃料,以压缩氧气作为氧化剂,以压缩氮气作为隔离气,分别对安装有新型增爆结构A、B、C以及作为基准的Shchelkin螺旋结构的DDT增强装置的发动机进行实验研究。多次测量的实验数据表明,新型增爆结构A、B、C均能有效强化DDT过程,在长径比为12.17的DDT增强装置段中均获得了充分发展的爆震波,实现了成功起爆。在流阻损失方面,
出土的饱水木质文物经冷冻干燥后能有效控制其收缩、开裂、断裂等现象,脱水处理后文物的稳定性较好。本文以50%聚乙二醇(PEG)为保护剂,冷冻干燥得到饱水木质文物样本,测量了冻干后样本的密度、导热系数、相变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水蒸气吸附平衡特性和动态吸湿能力。这些数据的获得将有助于木质文物冻干技术的发展。
以基本流体动量方程为基础,从机理上分析了交变流动和稳定流动存在差别的根本原因。以动态参数测量为基础,在等温环境中,运行频率30-60Hz,最大热端压比1.3,充气压力1.0-3.0MPa条件下,首次定量化研究了惯性项对小管径(φ8mm)、高目数丝网(300-500 目)填充回热器交变流动特性的影响。综合频率和压比对交变流动回热器阻力特性的影响,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回热器交变流动系统中
回热器是回热式低温制冷机的核心部件,如何有效的减小回热器中的损失是提高脉管制冷机性能的关键。回热器中的损失主要包括三大类:实际气体损失、回热器不可逆传热损失以及导热损失。在不同的温区以及不同工况下,回热器中的主导损失是不一样的。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尤其是20K温区以下),实际气体损失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本文基于回热器数值模拟程序REGEN3.3 着重研究了液氦温区回热器在高频下的各种损失特性,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