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研究

来源 :华北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ei205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馆员在我国的发展至今将近十年,在取得许多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学科馆员发生和发展渊源和时代背景,简要论述了学科馆员的内涵和职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并详细阐述初级学科馆员、中级学科馆员、高级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
其他文献
图书馆应最大限度地开放馆员和读者之问的情感认同以及新形势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只有专业素质高的馆员才能给读者提供图书馆现代化的服务,并且图书馆员要有极强的服务意识,要积极主动服务,才能真正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以人为根本,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提倡尊重人性,崇尚自然.图书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人文属性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弘扬人文精神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必须体现的基本理念与根本使命.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出发,观察、分析与服务理念相悖的"人格尊重"的缺失现象,分析产生"人格尊重"缺失的原因,认识提倡"人格尊重"的重要性,明确只有提高馆员自身素质,才能做到对
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全面提升读者工作水平是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永恒课题.图书馆的生命力是与读者息息相关的,本文从对读者问卷调查入手,分析并掌握读者的需求,为图书馆整体建设和深化读者服务提供依据.最后提出深化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面对网络环境下读者需求的新变化,高校图书馆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发挥信息主渠道的作用,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改善服务条件,创造最佳服务质量,是必须进一步认识和思考的问题.
数字资源有传统出版形式不具备的优点,尤其在信息检索中,但由此就认为数字资源形式是图书馆馆藏重点收集对象,或唯一发展对象,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数字资源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提出数字资源给图书馆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探讨。
天津大学图书馆"津大文库"主要收藏与本校有关的各种特色资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收到很多本校师生和校友捐赠的著作和具有珍贵价值的藏品.本文介绍了"津大文库"成立的背景、存在的意义、服务的内容、"津大文库"的数字化,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展望.
本文根据图书馆工作的实际,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关系、培养胜任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咨询馆员的方法、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途径等,探索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思路,希望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有所裨益.
高校图书馆由于自身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其在信息素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由于信息素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采取的形式也是多样、不断变化的.随着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入,如何拓展与深化信息素养教育的形式是本文探析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面临国际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各高校办学理念的变革,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实施是必然的.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学科馆员"与"准学科馆员"的人力资源共享的设想.
本文阐述了学科馆员如何推介适宜一线教师使用的最新参考书,介绍适合学生口味的最佳辅导资料,编写师生喜闻乐见的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二次、三次文献资料,下载最好的教学活动和学科的动态珍闻,供师生品读;了解学校对口学科的科研动态、发展趋势,把新近的科研成果及时地传送给科研人员,把网络上和学科有关的具有一定价值的杂乱信息系统化,把学科前沿的科研动态、有价值的信息条理化,适时地编写对口学科的二次、三次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