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炒制前后紫外谱线组研究

来源 :全国第二届中药药效提高与有效成分分析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ck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牵牛子(黑丑、白丑)生熟饮片的紫外谱线组,以鉴别黑丑与白丑,及其生熟饮片。 方法:以水、甲醇、乙醇、三氯甲烷和石油醚(60~90℃)为溶剂,对黑丑、白丑生熟饮片进行超声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图谱(200~400nm),建立各样品的紫外谱线组。 结果:除水提液外,其他溶剂提取液炒牵牛子比生品牵牛子紫外吸收有增加趋势,黑丑与白丑的水提取液吸收图谱差异明显。 结论:牵牛子(黑丑、白丑)生熟饮片水提液的紫外谱线组有明显差异,用紫外谱线组法可以鉴别其生熟饮片。
其他文献
目的:为观察补肾强督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286例采用阎小萍教授的补肾强督法治疗,对照组72例采用补肾强督法+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枕墙距、指地距、颌柄距、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脊柱活动度等体征,疾病活动性指标(ESR、CRP)等观察,并进行了腰椎、股骨、前臂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多见于青壮年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原因不明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至严重功能受损,与痹证中的“大偻”、“肾痹”相类似。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未明,尚无根治本病的特效药物,中医药在临床治疗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本文现将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结节性脂膜炎(nodular panniculitis)是一种原发于脂肪小叶的非化脓性炎症。本文探讨了以脾大为主要表现的结节性脂膜炎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此例病人属系统性结节性脂膜炎,有皮下结节和发热表现,内脏损害以脾脏为主,累及肝脏和骨髓。结节性脂膜炎临床症状多样,累及的脏器不典型,临床容易误诊。因此。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又伴有皮下结节的患者,要考虑此病可能。活检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手段
目的:揭示种植在同一GMP产地的鱼腥草株之间存在着遗传多态性规律。方法:建立每一株鱼腥草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指纹图谱,运用总量统计矩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各指纹图谱的异同;结果: 77株鱼腥草挥发油指纹图谱的总量零阶矩AUCT的RSD为341.56%,总量一阶矩MCRTT的RSD为51.43%,总量二阶矩VCRTT的RSD为65.71%.结论:种植在同一GMP产地的鱼腥草同样存在遗传多态性自然规律,这是导
目的:通过对紫蝎液抗炎、镇痛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抗炎作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跖肿胀法: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强的松组,紫蝎液小、中、大剂量组(分别按0.75,1.5,3.0 g·kg-1·d-1剂量灌胃给药,连续14 d);2.镇痛作用:小鼠镇痛试验(扭体法):紫蝎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疼痛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紫蝎液各组的足爪肿胀值、耳廓肿胀值及扭体次数
笔者1979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药系,毕业后分配到湖北省安陆市中医院从事中药加工炮制工作,1985年由于工作需要调到湖北省安陆市中药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任教,2000年又由于人才引进调到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任教。自毕业到现在从事中药加工炮制和中药保管工作以及中药专业课理论教学工作30余年,对中药炮制品的贮存保管工作颇有心得。本文就中药炮制吕贮存保管过程容易出现的变异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易出现变异
中药配方颗粒剂又名颗粒性饮片、免煎饮片、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成果,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以经过科学炮制的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先进的提取、浓缩、干燥工艺、加入少量辅料制粒、分装而成的中药产品系列,是有统一规格、同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中药饮片新剂型。本文介绍了药材来源方面、在制备工艺方面以及在质量标准方面等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发展优势。
目的:考察丹参酮ⅡA对IGF-1受体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对其下游Akt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PC12细胞,首先对IGF-1诱导受体磷酸化的量效关系进行研究,再用丹参酮ⅡA处理10min,IGF-1处理10min,western blot测定IGF-1R、Akt及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IGF-1在10ng/ml时具有明显的促使受体磷酸化的作用,westernblot显示丹参酮Ⅱ A
目的:考察中药单体芦丁对SNP致皮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通过不同剂量SNP摸索损伤剂量,以SNP制各大鼠皮质神经元损伤模型,造模前1小时给予芦丁预处理,采用MTT assay考察芦丁对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以Hoechst Stain、PI Stain观察细胞形态并计数。结果:60uM的芦丁能够明显增加SNP(50uM)诱导皮质神经元损伤后的细胞的存活率。(P<0.0
目的:研究猴头蘑硒多糖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各项指标的对抗作用,以期探讨猴头蘑硒多糖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为实验对象,以其体重、免疫器官中量,肝、脑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全血、脑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hioneperoxidaes,GSH-PX)及血清、脑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活力,全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