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蓄水后重金属(As,Pb,Cr,Hg)在不同相间行为的研究

来源 :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库区水流速度减缓引起扩散能力减弱,使近岸水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减小,这将会明显改变水域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形态、分布和行为,而目前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研究:(1)三峡库区水样中重金属在不同相间的分布。(2)季节的变化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3)重金属在不同相间的相关性及在水相的分配。(4)三峡库区成库前后重金属水平的比较。从而探讨三峡库区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价三峡库区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将来更多的研究提供对比资料。
其他文献
分别引进活性污泥法(ASP)及生物旋转盘法(RBC)处理后之家庭污水,探讨流经一54m长之生物担体渠道,再净化为中水道及灌溉用水之可行性.RBC处理后之家庭污水,SS、COD及pH可符合祖国大陆中水道之pH6.5~9,SS≦10mg/L,及COD≦50mg/L水质项目之浓度要求,亦符合台湾"中大"建议之中水道pH6.0~8.5之规定;可净化TKN由11.81mg/L 降至4.95mg/L及TN由
本研究采用生态环境材料组装方法,将滴灌管、光转功能棚膜、生态能源技术与荒漠化环境的栽培模式、灌溉模式密切结合,充实和完善荒漠化治理技术体系.发挥生态材料间的互补性,充分摄取和利用荒漠化环境的光、热、水、土等资源,利用尽可能少的能流转化出尽可能多的物流,使生态环境材料在荒漠化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探索荒漠化国土治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