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理种源丹参根系分泌物的GC-MS比较分析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道地药材多维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m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丹参根系分泌行为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采用不同地理种源丹参(四川、山东、河南)组培苗和根段繁殖,分别进行无菌和砂土培养.利用GC-MS技术对丹参根系分泌物进行组分分析,从组培和盆栽丹参根系分泌物中分别检测出19种、36种物质,组培丹参根系分泌物以酚类、酯类为主,各种源丹参根系分泌物中均有十六烷棕榈酸、硬脂酸油醇酯、松油醇等,但含量不同,各种源丹参又有其特殊的分泌物;土培条件下,根系分泌物中烃类、醇类、醛类在种类及含量上均有所增加,而酚类、酯类明显减小,尤其是酚类物质,增加2种酸类、2种甾醇类和1种萘胺、2种酰胺类组分,但未检出组培丹参根系分泌物中的1种酮类和3种脂肪胺类物质.提示丹参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有机酸、甾醇类和酰胺类是环境胁迫下的分泌物,为探索丹参根际土壤养分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的鉴别金钱白花蛇(银环蛇)与三种常见混伪品的多重PCR方法.方法:采用动物DNA提取试剂盒提取金钱白花蛇、赤链蛇、赤链华游蛇与金环蛇DNA;根据各样品COI(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设计4对不同长度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多重PCR反应体系,通过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分子量差异实现4种蛇类的快速鉴别.结果:针对金钱白花蛇、赤链蛇、赤链华游蛇与金环蛇所设计的4对引物分别扩增出
简述了小儿氧疗及呼吸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氧疗是针对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给氧方式应根据病情采用适宜给氧方式。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简述了小儿贫血的分类,探讨了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文简述了松软儿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松软儿的常见病因以及体检,探讨了该疾病的诊断思路以及临床治疗的方法。
本文简述了新生儿持续低血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新生儿低血糖分类,以及新生儿持续低血糖的病因,探讨了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研究陈皮"陈久者良"之黄酮类成分增加的原因.采用显微与分子鉴定方法对陈皮样品表面分离纯化真菌进行鉴定;应用HPLC法对陈皮霉变前后芸香柚皮苷、陈皮苷、川陈皮素与桔皮素4种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陈皮霉变前后总黄酮含量变化;应用逆向思维对筛选出的真菌进行反接培养,筛选出与黄酮类物质变化密切相关菌株.最终从8批次陈皮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25株真菌,分属于2属5种,分别
目的:研究革叶兔耳草的生药学特征和质量.方法:按常规生药学方法进行来源、性状、显微鉴定,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洪连"项下方法进行薄层鉴别,并通过HPLC法同时对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描述了革叶兔耳草的生药鉴别特征,进行了药材质量分析.结论:为革叶兔耳草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的:建立玛卡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定方法.方法:对不同产地玛卡药材、萝卜以及芫根药材进行红外光谱指纹鉴别,并进行各个图谱之间的比较以及相似度计算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获得了不同产地玛卡药材红外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由于产地不同,其红外光谱图上的吸收峰频率和形状都有一定的差异,但不同产地玛卡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3,并与其同科植物萝卜及芫根的红外图谱有明显差别.结论:粉末的红外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不同产地
八角茴香与莽草同为木兰科植物的果实,其在性状上极其相似,难以区分.莽草具有一定的毒性,被掺假到八角茴香中难以辨别.作为常用香料,八角茴香气味浓郁且独特,而莽草具有不同于八角茴香的特异芳香气.因此,气味鉴别是八角茴香与莽草区分的常用方法.本研究以气味鉴别为切入点,采用气味指纹分析技术,对八角茴香与莽草的气味进行检测,依据获得的气味指纹信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八角与莽草进行快速鉴别.结果表明,八角茴
目的:本文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广陈皮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建立快速鉴别广陈皮药材的方法.方法:采集广陈皮与川陈皮的近红外光谱图,通过标准正交变量变换(SNV)预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广陈皮与川陈皮鉴别模型,并进行模型内验证和模型外验证,建立了广陈皮定性分析模型.结果:在4000~10000cm-1波长范围,广陈皮和川陈皮能够较好地区分,内部验证的准确率高达100%,外部验证准确率达到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