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四缝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举隅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34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7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5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其位置在示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第一指节与第二指节横纹处,为手三阴经所过之处.近年来针刺四缝穴在儿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故今笔者介绍了将近年在临床中针刺四缝治疗儿科疾病的典型案例,以资借鉴.
其他文献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咳嗽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符合“厥阴病欲解时”.若素体阳虚或阳郁,厥阴“由阴出阳”时,不能“得天气之助”,阳气该生而不生,则阴阳气不相顺接,病症会在“欲解时”加重或发作.临床治疗时患儿故多处于慢性持续期,此时外感风邪的症状往往不明显,病机特点为寒热错杂,正虚风动,与厥阴病相符.临证治疗CVA时,只要具备咳嗽发作或加重的时间在“厥阴欲解时”,临床具有咳逆上气、烦满
本文总结归纳穴位刮痧及中药熏洗疗法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穴位刮痧及中药熏洗疗法对于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确切,易于施治,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干呕,咳嗽,喘息,痰多稀薄,苔薄白而滑,脉浮或弦紧为主症.该方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散收并用,配伍精当,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上呼吸道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婴幼儿湿疹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最早的临床表现,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临床以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如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伴有瘙痒,致使婴幼儿哭闹不安,影响睡眠,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张葆青教授运用温阳化湿法治疗幼儿湿疹,疗效显著.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该方对于外寒较轻,内在的痰饮较重,饮重于寒,或没有表证的咳嗽痰喘都可以应用.射干麻黄汤实际上就是小青龙汤去桂枝、芍药、甘草、干姜,加射干、紫菀、款冬花、生姜、大枣而成.本方以喉中痰鸣漉漉、哮鸣、喘鸣为特点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见于百日咳、支气管哮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脓肿、腺病毒性肺炎、支气管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胃脘痛目前成为儿童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严重可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小儿胃脘痛有明显优势,现通过病案1则,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胃脘痛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小儿捏脊疗法为现今临床的一种常用推拿手法,其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等优点.施术部位为背部脊柱两侧,属督脉、膀胱经的分布巡行范围.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捏脊疗法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的作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当中,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总结小儿捏脊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从而服务小儿的健康成长.
流行性感冒是儿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并且常常出现流感爆发,运用中医经方合方,三阳合治,解表清里,燮理少阳,疗效迅速显著,值得推广.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邵征洋教授认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是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基础,病位在脾胃,且与饮食、肝气不疏关系密切,治以运脾开胃消积,疏肝行气.自拟调中饮为基础方,辨证施治,取得满意的疗效,附予1则验案举隅.
目的:研究七味白术散治疗特发性身材矮小(脾胃气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ISS患儿给予七味白术散口服及补钙和维生素D等其他辅助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身高的改善情况,生长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结果:实际完成34例,持续给药3个月,患儿的身高较治疗前有一定的改善,生长速率在治疗的第1到2个月期间明显增快,以及治疗后较治疗前主症、次症的积分都有明显改善;结论:七味白术散对儿童特发性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