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锚定的CuCl复合物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

来源 :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三种高分子材料锚定的CuCl<,2>催化剂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活性,结果表明:这3种催化剂的活性均好于CuCl<,2>催化剂,其中以聚乙烯吡咯烷酮-CuCl<,2>催化剂为最佳,因而着重考察了各种条件对聚乙烯吡咯烷酮-CuCl<,2>催化剂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影响,并采用XPS和FTIR对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及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其他文献
研究了利用两种结构和中心原子均不相同的茂金属化合物,用一台聚合釜,在较低温度(70℃)、较高温度(90℃)及通过两个温度段(先在70℃,然后在90℃)的聚合情况.获得了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宽分布的茂金属聚乙烯的最佳聚合条件.在本实验条件范围内,用中心原子为Hf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在低温段聚合,用中心原子为Zr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在高温段聚合,所得茂金属聚乙烯具有最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分别用国家标准、国外先进企业标准测试了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三种聚乙烯树脂的密度,对比了不同密度的聚乙烯树脂采用不同测试方法所得测试结果的差异,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解释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以流化床乙烯气相聚合工艺为例建立了产品牌号切换优化模型,通过同时优化聚合温度、氢气和共聚单体的浓度、催化剂流率和料位高度等5个操作变量的变化轨迹,使产品牌号的切换时间最短,过渡料数量最少.研究表明,聚合温度、氢气和共聚单体的浓度对树脂性能指标的控制起主要作用.为了减少过渡料的数量,一般均需降低催化剂流率和料位高度.通过在目标函数中增加熔流比控制项可以抑制操作变量的剧烈调节,达到控制分子量分布的目的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乙烯原料优化的新进展,重点讨论了乙烯原料柔性化及石脑油、凝析油、加氢裂化尾油三种乙烯原料的优化方案.
合成了不同取代的含有N、O原子的β-亚胺-酮化合物,合成出β-亚胺-酮Ti配合物,并用Ti配合物进行了催化乙烯聚合研究,发现在MAO的作用下,β-亚胺-酮Ti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乙烯聚合的活性.
采用新的合成方法用于乙烯齐聚催化剂的制备,该方法具有反应彻底、反应时间短、化合物纯度高的优点.合成了一种新型锆系乙烯齐聚催化剂,该催化剂在活性、产品分布、产品质量等方面与现有锆系催化剂相当.
在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引入给电子体或改进剂,结果表明,不同的给电子体对催化剂的性能有不同的影响,选择加入合适的给电子体所得的催化剂,制得的聚乙烯树脂堆密度明显提高,粒度分布相对集中,细粉含量明显减少.
本文综述了我国天然气资源及利用概况,介绍了天然气合成氨;制甲醇;制合成油、乙炔、乙烯等化工开发利用途径,对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化工利用提出了建议.
Co/ZrO/SiO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费-托反应性能和稳定性.高的反应温度下表现出好的反应初期活性和差的选择性,是因为升高温度利于CO的解离,而抑制了链增长.另外,高的反应温度下可以得到好的稳定性.通过表征发现,升高温度,利于金属钴与载体间的作用,也即利于小的活性钴相晶粒的生成.因此可以推断,小的活性钴相晶粒利于反应稳定性.
以混合研磨-烧法制备了负载型固体超强碱双功能催化剂KCl-KCO/AlO,并在其作用下实现了以甲醇、环氧丙烷、CO为原料的碳酸二甲酯一步直接合成.结果表明,环氧丙烷在Lewis酸作用下开环,生成具有M—O键的链状中间物,CO对中间物的M—O键进行插入反应,生成五元环状碳酸酯,环状碳酸酯在超强碱催化剂作用下与甲醇酯交换生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负载量和焙烧条件对其性能影响较大.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