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POWER在机械增压汽油机闭缸和WL节油潜能的应用

来源 :2013年IDAJ中国区用户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_sar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C02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追求最佳燃油经济性能成为汽油机重要开发目标.本文利用热力学模拟,计算分析了闭缸及VVL等技术对机械增压汽油机油耗的影响,同时计算分析了闭缸技术带来的负面因素.计算分析结果显示,闭缸能使发动机2000rpmBMEP=2bar的油耗改善13.5%,VVL技术能使该机型2000rpmBMEP=2bar的油耗改善5.5%.对于机械增压直喷汽油机,闭缸只能改善低速小负荷区域的油耗,但VVL技术可以改善发动机整个MAP区域.但闭缸会导致扭矩波动变大,NVH恶化等负面影响,而VVL没有该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准确可靠的喷雾特性的数值模拟对于发动机缸内油气混合、燃烧的研究和发动机燃烧系统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喷雾特性常用表征喷雾空间分散性的喷雾贯穿距、喷雾锥角和表征雾化程度的液滴平均直径来说明.为了快速准确地通过模拟计算获得这些喷雾特性,需要查明影响喷雾特性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本文利用CONVERGE软件对直喷汽油机的喷雾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以CONVERGE的自适应网格功能
将试验设计(DoE)方法应用于采用EGR技术的船用中速柴油机多参数多目标优化仿真分析过程中.通过V-optimal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了仿真方案,利用试验数据标定的Dijet模型及整机仿真模型保证了所建立的响应面模型的预测精度.并利用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对柴油机性能进行了预测和全局优化,确定了满足Tier Ⅲ排放的目标机型运行边界参数的优化匹配关系.与GT-power软件计算对比结果表明,基于DoE的船用
基于GT-POWER软件进行某款EGR柴油机开发的增压器匹配分析,匹配合适的涡轮增压器达到排放和性能开发的目标要求,要求在发动机的排放区域内达到最够的EGR以降低nox排放,同时比对了各个方案的AFR以及bsfc,达到性能开发的要求.
本文利用GT-power软件对某越野车的进气口噪声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原状态的进气口噪声不满足目标要求.针对此进气口噪声的阶次特点,本文在空滤器出管上加赫姆霍兹谐振腔及四分之一波长管,成功降低了该车的进气口噪声.优化结果用于指导快速样件的制作,节约了成本及缩短了项目开发周期.
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天然气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外特性进气量、中冷后压力温度、功率扭矩的标定.通过DOE计算,分析了配气相位对不同转速的功率、排温的影响.以减小进气门打开时气体回流量、降低发动机排温为目标,对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IVO、IVC、EVO、EVC分别为353°CA、564°CA、138°CA、402°CA,通过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计算分析,证明了该压气机
本文以DEUTZ公司的8V2015柴油机为对象,利用GT-Power软件在对原机模型进行试验校核的基础上,建立了可调复合增压柴油机模型.重点研究了高原环境下复合增压系统的匹配,对比分析了可调复合增压柴油机高原功率恢复的能力.计算结果表明:柴油机高原低速性能(1600r/min以下)能够恢复到平原状态,标定功率在海拔3000米和海拔4500米分别可恢复至平原的89%和8 3%.
通过建立11L电控重型柴油发动机与动力涡轮联合仿真热力学模型,研究了动力涡轮增压器匹配过程,应用动力涡轮进行发动机排气能量回收的研究以及对于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为试验开发确定了增压系统方案.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动力涡轮最高可以提高3%的经济性,ESC结果表明可以达到国Ⅳ排放.
本文主要是利用GT-Power软件对某款增压发动机建模、标定,然后利用此模型对几款增压器进行匹配选型,对比分析了发动机的性能以及增压器的瞬态响应能力,优选出性能最佳的增压器.运用GT-Power软件进行增压器选型,节约了大量的试验时间和成本.
讨论了利用GT-Power建立1.0L发动机仿真模型的过程,对该仿真模型进行了校核,并利用经过校核的模型进行了发动机进气歧管与进气凸轮轴的优化选型,迅速找到了最佳匹配组合,经过台架的试验验证,也证明了仿真分析的可行性.模拟仿真的应用,缩短了发动机的开发周期,节省了大量的开发费用.
本文介绍了聚合物水泥防水浆料及行业标准的立项背景、标准制定原则、标准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标准制定是在参考了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资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984-2005及修订版、《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23445-2009并考虑工程应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验证试验结果而制定的。本标准已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0年3月18日在苏州通过审查。本标准颁布实施后,将使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