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配合治疗高血压眩晕35例体会

来源 :2011’四川省针灸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ngta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临床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注重症状的改善及身体阴阳、虚实、气血的调整,通过辨证施治,采用有效的针刺,配合对症的中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针药相辅相成,对治疗高血压眩晕有较好的作用。临床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从收集大样本临床资料人手,对不同严重程度的大骨节病患者舌色、舌形、舌苔进行频数分析,探讨其特点,为研究不同时期大骨节病患者中医证候特征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大骨节Ⅲ号结合针灸推拿干预痰瘀互结型大骨节病生活质量疗效。方法:本课题于2008年9月-2010年10月在四川省阿坝地区诊断为大骨节病患者选取150例自愿患者患者纳人此项临床试验,随机分为推拿结合药物治疗组75例,西药联合对照组75例。治疗组:推拿结合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西医联合治疗方案。采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生活质量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
免疫功能减退是衰老的最明显特征之一。艾灸对机体免疫具有良好效应已被广泛接受,同时大量研究证实,艾灸具有抗衰老作用,且与其免疫效应密切相关。但以往的研究多着重从整体免疫水平着手,而忽略了艾灸产生整体效应是通过作用于局部穴位皮肤组织这一特点。因此,本实验拟从皮肤免疫功能的角度入手,初步探讨艾灸作用的皮肤免疫机制。
本研究在针灸理论指导下,分别采用传统补泻针法“烧山火”、“透天凉”交叉治疗“阳虚证”和“实热证”,通过检测阳虚、热证模型家兔的血清溶菌酶(LSZ)水平,比较研究不同补泻针法对机体不同虚实状态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选择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以临床常用的“足三里”为代表,探索“足三里”穴位局部艾灸刺激后基因表达谱响应及特征,以期为回答穴位局部对艾灸作用的分子应答提供实验依据,为进一步筛选艾灸作用的分子靶点奠定基础。
经络是广泛存在于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通过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联系机体各部、体表和内脏,通过分子能量的吸收、转化、储存、传递和释放,调节机体各个部分的能量状态的平衡,输送、传递和利用机体各个部分的信息。
本文首先介绍了天灸和三伏灸的概念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病例1例分析天灸勿须只在三伏天进行,全年四季均可开展。
目的:探讨大骨节I号结合针灸推拿治疗大骨节病疼痛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于2008年9月一010年10月在四川省阿坝地区诊断为大骨节病患者选取110例自愿患者纳人此项临床试验,随机分为推拿结合药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以下同)SS例,西药联合对照组(简称对照组,以下同)55例。治疗组采用大骨节大骨节I号;对照组采用西医针对疼痛用药。结果和结论:通过课题组临床试验观察证明中药辩证治疗对大骨节病疼痛远期治
目的:观察大骨节Ⅲ号方对比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维生素C片对痰瘀互结型成人大骨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大骨节病患者98例,随机分2组,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大骨节Ⅲ号方胶囊,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产(生产批号090717 ),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连续服用2个月。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维生素C片治疗。结果:2个月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9. 58%,对照
目的:对腰痛病验证方案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方法:所选100例均为绵阳市中医院门诊和住院病区,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28岁-56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7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单盲法,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验证组和常规组各50例。验证组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7岁;平均病程6.27个月。对照组中,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5.2岁;平均病程6.33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