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干”技术在包钢的应用及效果

来源 :2008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bca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法除尘与湿法相比,在除尘、节电、节水、煤气回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干法除尘的实施,使包钢-炼钢120吨转炉、二炼钢210吨转炉实现了负能炼钢。包钢攻克煤气干法除尘在2000立方米以上高炉实施的技术难点,率先实现高炉全干法除尘。包钢干熄焦设备95%以上为国产,为加快关键设备国产化步伐提供了有效的运行依据。
其他文献
用C18DMAAC和苯乙烯对AM进行改性,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对AM/C18DMAAC/Styrene进行三元无规共聚,得到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主要考察了乳化剂、引发体系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水油比为1∶1.5,采用氧化一还原复合引发体系可以反应在25℃下进行。实验表明,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得到的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水溶性好。最后在对其临界缔合浓度进行确定时,发现其具有二临界缔合浓度
由二胺和二酸直接溶液缩聚是一种常用的合成聚酰胺的方法,通常情况下需要高温和高压,对设备及生产成本要求较高,为了得到高分子量的尼龙6T,我们采用先以水为介质在高压釜中预缩聚再固相缩聚的方法,我们得到了ninb为5.4dL/g的尼龙6T终聚物,但是在预缩聚阶段须在220℃高温和260psi高压下进行,且反应5h后的预聚物(prePA6T)的ηinh仅为0.50dL/g。为此,本文以离子液体为溶剂、对苯
本文作者通过近年的工作经验,不断地研究国内转炉发展的动态。从技术角度展示我国大型转炉设备国产化、自主开发的成果。
阐述天管冶炼洁净钢生产技术的工艺实践。电炉采用无渣出钢、优化喷吹工艺、控制钢水的过氧化;精炼采用预熔型精炼合成渣、脱氧、脱硫、吹氩搅拌和钙处理工艺,改善铸坯内部夹杂物分布,促使夹杂物碰撞、聚合上浮。
结合生产实践,从工艺和生产管理角度介绍了氧气顶吹提钒转炉炉衬维护的措施。通过采取炉衬耐材综合砌筑、强化开新炉烧结、改进氧枪喷头、调控渣线位置、控制出钒温度,出半钒挂渣、控制空炉时间和不轻易将提钒炉转为炼钢等系统措施,使提钒转炉一代炉役炉龄达到40717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文对帘线钢中TiN夹杂的形成热力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钢种碳含量的差异对帘线钢中钛夹杂形成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帘线钢钢种碳含量差异对TiN平衡浓度积的影响较小。在帘线钢凝固过程后期,在固液界面的TiN平衡浓度积较低,钛夹杂易于形成。较高碳含量的帘线钢相对较低碳含量的帘线钢而言,在凝固后期由于固液界面的温度较低,导致TiN平衡浓度积较低,也易于形成钛夹杂。通过对比分析表明理论
马钢120t转炉应用烟气分析动态控制技术冶炼低碳钢,终点碳、温命中率达到88.6%,实现不倒炉直接出钢新模式,相比于倒炉测温取样补吹出钢传统模式,冶金效果表明,冶炼周期缩短4-6min,钢水终点氧含量低200-300ppm,终点磷≤0.012%,终点硫≤0.015%,残锰量高0.03-0.05%,喷溅率小于4%以下,石灰消耗≤50kg/t等效果。
本实验主要研究氧气顶底复吹转炉炉内熔体的流动形态,熔池的搅拌强度、供气量、枪位高低对熔池的冲击深度、喷溅状况的影响。通过50t顶底复吹转炉水模实验研究,确定了氧气顶底复吹转炉顶枪枪位,底吹气体流量对转炉熔炼过程中熔池搅拌和混匀时间的影响,对冶炼过程的喷溅及熔池的冲击深度的影响。获得了转炉吹炼过程中的最佳工艺参数,对生产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我国的转炉氧枪型号众多,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未形成系列化。本文提出了制定我国转炉氧枪型号的三条标准,并提出了我国转炉氧枪系列的17种氧枪型号。
铁水预处理脱硫工艺保证了人们期望的除硫值,在处理过程中硫被脱除,从金属进到了包顶渣中。这时制得的低硫铁水,不论脱硫方法如何,只要终点硫含量是一样的,作为转炉精炼的炉料组份,就是具有实际上相同的性能和把相同的硫量带入到转炉炉料中。因此,即使脱硫方法不相同,所得低硫(S≤0.010%)和超低硫(S≤0.005%)铁水都可广泛地用来冶炼低硫和超低硫品种钢。铁水在转炉吹炼前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即使在硫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