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生空间”理念的山地旧城改造策略初探--以重庆永川区五板桥片区为例

来源 :2017(第十二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54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增加.旧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趋于饱和,而劳动、生活环境条件需要改善,旧城改造应运而生.对比其他城市建设,旧城区中权属问题更加复杂,环境问题更加明显,社会邻里关系更加密切.而山地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在旧城改造时存在更大的挑战,需要在关注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本文以重庆永川区五板桥片区为例,提出旧城区面临的缺乏交流空间、环境问题突出、特色空间系统联系不足、社区经济网络维系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选择空间织补、修复历史的方式进行改造,挖掘、修复活力碎片,建立由活力核、活力带、活力域组成的从点到面的改造体系.并基于“三生空间”的理念,从生活、生态和生产三个方面,依托改造体系提出策略建议,为山地旧城改造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国内外综合管廊入廊管线分析和经验借鉴的基础上,从安全性、经济性及可实施性等方面,研究了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和天燃气管道三种争议管线入廊的方法和要求,针对这三种管道入廊的讨论热点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并对三种争议管线与其他管线入廊的兼容性进行分析,与同行和相关人员共同探讨学习.
为保证综合管廊布局科学合理,选用客观的分析方法,对综合管廊建设意义重大.镇江市在综合管廊建设区域划定之后,结合综合管廊总体需求分析,采用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以道路交通、用地开发、市政管线、建设条件为主的评价体系,梳理评价建设区域内的管廊建设路径,根据评价得分确定综合管廊布局.结果表明,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能够为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提供客观的决策依据.
凭借人的亲水性,关于处理好“城—水—人”关系,及以水为纽带营造高品质环境的研究居高不下.海绵城市理念为该领域提供新视角,它以看得见水、触得到绿的方式令城一水一人关系更加友好.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环境特征与场所营造影响因素的比对分析,理出海绵城市在健康安全、美观舒适、混合使用、增加公共空间等方面拥有促进品质场所营造的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在发挥海绵城市减灾功能的同时又能发挥其环境效益提升场所品质的
中国苏南水网地区的城镇因水而生,依水而盛,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契合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征和水陆格局特色.但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今天,不少水网地区城镇面临着雨季内涝严重、城市绿地规划利用不合理、城市开发建设对区域的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随着海绵城市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各省市低影响开发技术导则的成功践行,人们逐渐意识到提升城市绿地空间的调蓄能力,综合运用适应地方生态环境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是解决一系列城市
目前全国各城市正如火如荼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昆山在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实践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并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基于昆山柏庐高级中学校园改造项目实例,系统阐述了校园顶目海绵城市建设专项方案设计技术路线,因地制宜分区分类规划设计校园场地海绵城市建设策略,确定海绵设施布局及径流组织形式,以SWMM模型为技术手段验证方案合理性,增强了项目规划设计科学性.
与传统城市道路相比,海绵型道路在控制雨水径流和而源污染负荷上具有良好效果.以沈阳市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一期工程某城市道路为研究对策,充分考虑北方严寒城市的气候特征,在满足道路功能的前提下,强化道路海绵功能,合理布局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及附属设施,最大程度发挥“渗、滞、蓄、净”作甩.采用平水年全年小时降雨量,利用SWMM排水模型对海绵设施的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负荷削减率等功效进行模拟校核,结果
低影响开发模式为中国解决雨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在社区层面的推广和实施仍存在不足.研究将以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为例,对不同国家的社区低影响开发策略进行总结,比较各个国家在社区层面推广低影响开发的方法异同,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社区低影响开发的设计要点和运行效果,以期对中国社区低影响开发提供指导.研究表明,社区低影响开发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雨水问题,也可以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景观化处理增加社区绿化空间
近年来,“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低影响开发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县有提升城市防洪抗涝能力、修复城市自然生态循环的作用.本文归纳了低影响开发的概念、目标,借鉴外国经验总结了低影响开发的常见规划设计手段.以天津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低影响开发在天津文化中心、桥园等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并在分析天津海绵城市建设的特征与问题基础上,从建筑、道路、广场园林等方面提出适合天津的低影响规
结合上海地区“三高一低”(地下水位高、土地利用率高、不透水面积高、土壤入渗率低)的特点,以目前应用较多的SWMM(暴雨洪水模型)为工具,重点了分析不同情境下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面等设施对径流的水文效应,评估了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雨洪控制效果,在此基础上,以上海临港科创城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了研究区域适用的低影响开发策略.
“两规合一”是解决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用地分类标准和空间上用地冲突等问题的重要方法.新形势下,北京市空间规划体系——主体功能区发展进入优化和提升的新阶段.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以“两规合一”为工作核心,开展北京市现状用地普查、分析、研究.本文对北京空间规划体系进行解读,以四类主体功能区划分作为研究单元,分析居住、公共设施等现状专题.并对集体建设用地、“三生空间”、产业用地现状情况进行深度分析,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