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普遍受到了污染,其中铬(Cr)是常见的污染物之一.本研究以铬为对象,以发酵树皮和沙子混合物为填充材料(发酵树皮为主要反应材料),构建渗透性生物墙(简称生物墙),为铬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结果 显示,模拟生物墙运行稳定后,形成强还原(Eh<-100 mV)、弱碱性(pH 7~8)环境,有利于Cr(Ⅵ)还原为Cr(Ⅲ)并生成沉淀.在入水Cr(Ⅵ)浓度为20 mg/L、水流速度为3.7 cm/d条件下连续运行三周,生物墙对水中Cr(Ⅵ)的去除效率十分稳定,维持在98%左右;生物墙内沿水流方向Cr(Ⅵ)浓度呈现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出水中浓度为0.4~0.8 mg/L;Cr(Ⅲ)浓度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高时浓度约为6.6 mg/L,出水中低于1.0 mg/L.取部分运行后的生物墙填充物进行碱消解,分析填充物上吸附铬的形态,发现Cr(Ⅵ)约占23%,Cr(Ⅲ)约为77%.这表明吸附和微生物转化是生物墙去除水中铬的主要机理,且微生物转化贡献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