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共享学校和社会冰雪体育资源,强化青少年冰雪体育和发展校园冰雪运动,这是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冰雪运动进校园的重要保障,必将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冬奥战略的顺利实施,助力北京冬奥会。然而,现阶段青少年冰雪体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尤其是学校和社会之间冰雪体育资源共享的制度障碍和行业壁垒依旧存在;从供需视角看,如何实施青少年冰雪体育资源供给侧改革,解决冰雪体育资源供给不足、配置不均衡的顽疾,满足青少年冰雪运动需求,这是摆在学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是前瞻性理论研究,旨在为强化青少年冰雪体育和冰雪运动进校园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研究方法: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等方法,梳理了青少年冰雪体育和学校体育联盟相关理论及研究动态,调查分析了黑龙江省3434所学校的冰雪体育资源现状,运用逻辑分析法提出基于体育联盟的青少年冰雪体育资源供给侧改革实现路径。研究结果:一是,冰雪场地资源地区间、学校间差异较大,学校是冰场供给主体。被调查学校冬季自浇冰场1945块、面积1,981,556m2,82所学校自建小型雪场、面积81800m2;社会供给主体是冰雪场地资源的有益补充,236所学校利用天然或社会公共冰场、面积达384,133m2,22所学校利用社会滑雪场、面积达650,720m2;全省生均冰雪场地面积为1.09m2。二是,冰雪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的3434所学校共有专职体育教师11,976人,其中,冰雪专项教师有1996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16.7%,这一数量和比例很难满足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需求;并且,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冰雪体育课程与竞赛供求不均衡,赛事规模有待扩大、吸引力有待提升。2295所学校开设了冰雪体育课程和活动,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65.9%,学校组建了1515个冰雪运动队和2964个冰雪活动小组(或俱乐部),参加人数共计13.66万人;校内外培训机构成为冰雪健身与培训产品供给的有益补充;学生体育协会和学校是冰雪竞赛的供给主体,有9个市地召开了地市级冬季运动会,533所学校召开了学校冬季运动会,参加学生人数为18.4万人;13个市(地)、24所高校的157支队伍参加了全省第三届学生冬季运动会,参加人数近2000人;另一方面,体育局会同教育部门积极承办全国青少年冬季阳光体育大会、冰雪项目冠军赛、锦标赛等超过20项次赛事和活动。四是,冰雪器材、经费等资源供给主体多元化。各市地(或学校)自编冰雪课程教材(或教学指南)722本,409所学校共有冰雪教材(或教学指南)37422本;器材方面学校和体育局是供给主体,家庭作为器材供给的有益补充,为学生提供冰鞋、雪板等器材20.55万双(付、件);各级政府部门是冰雪体育活动经费供给主体,2018年,各级政府专项投入资金13441.13万元,这些都保障了青少年冰雪体育的有序开展。结果表明:学校冰雪体育资源有效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总体上冰雪体育资源供给存在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的差异;二是冰雪运动进校园仍需全面推进,破除学生冰雪体育竞赛和教体结合后备人才培养的壁垒,建立大、中小学校紧密衔接的青少年冰雪课程和竞赛体系迫在眉睫;三是学校和社会间冰雪场地、器材、设施、师资、经费等条件保障体系和共享机制尚未形成;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开展青少年冰雪体育供给侧改革。研究结论:一是,从供求视角看,推动青少年冰雪体育发展的供给侧是指场馆、师资、资金和创新四大要素,需求侧是指课程与活动、健身与培训、竞赛与服务的"三架马车";当前,采取冰雪体育联盟的发展方式,打破学校和社会之间冰雪体育资源共享的制度障碍和行业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冰雪人才培养、冰雪课程、健身与培训、竞赛与服务等产品,满足青少年学生冰雪体育教学、活动和竞赛的需求,这是青少年冰雪体育资源供给侧改革的有效路径。二是冰雪体育联盟是执行青少年冰雪体育全面合作的联合体,其核心就是青少年冰雪体育各领域的合作与资源共享,要构建与之配套的冰雪体育联盟章程及运行机制,联盟章程是明确联盟的性质、宗旨、目标、组织、职责、义务和权利等指导性文件,为实现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场馆互享、信息互通,构建多领域高水平的跨校合作提供保障机制和运行策略,还应包括联盟的参与主体、组织机构、经费管理等。三是,当前比较适合开展区域性冰雪体育联盟构建,尤其是依托大学城建立区域性冰雪体育联盟,参与方除了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外,还要联合学生体育协会、滑雪场等冰雪企业,此外,体育局青少年管理部门也要参与指导工作,共同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冰雪体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