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医院”构筑居民健康“大服务”

来源 :第十二届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搭建温馨如家的健康服务平台,建立情同一家的和谐医患关系,探索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模式不断细化服务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模式,真正使社区“小医院”构筑起居民健康的“大服务”。
其他文献
苏州在基层医疗改革过程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机制改革,抓住基层的特点,以苏州市健康市民“531”为抓手,着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四个能力”,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向市民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平台转型。
面对“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象,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增信”基层卫生服务,用标准化服务的纽带和桥梁拉近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建立了一份难得的信任,为破解“分级诊疗”难题开出了以“服务标准化”为核心的良方。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与时俱进采用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方式,提升职工积极性,发挥团队力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当前体制下,行业特点决定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一定会形成新的“大锅饭”现象。改革现行财政补助体制为实行定额补助+变量增资的补助机制,做大绩效工资“蛋糕”,在增量上做文章,可有效避免矛盾。绩效考核是“双刃剑”,激励应适度,避免过度医疗和内部无序争利。
本文阐述了强化激励机制建设激发基层运行能力,多部门参与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强化绩效考核,注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在做好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加强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设。只有加强对机构、人员的激励才能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
本文阐述了前移的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的健康管理引力,公共卫生服务部的精细优化建设,有效弥补现阶段居民认可度不高、依从性不强。信息化滞后,加大信息化建设。加大硬件设备建设。加强团队建设。
本文主要从社区卫生中心孕育文化建设的意义,阐述文化及全科文化的理解,以及文化建设对全科医学发展的作用和功能,引导与会同仁在会场建立孕育文化建设对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意义和目的。依托文化建设的四大支柱为主线,从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资文化、制度文化日常工作角度,以不同阶段、不同主题、不同内容、不同方法、不同理念的文化建设活动的做法,不断探索类似政策比较偏远比较滞后地区是怎样想法设法孕育文化建设,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以不断满足居民对卫生服务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为落脚点,努力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精准定位,改革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源、吸引就诊下沉、提升人才引力等方面推进机构发展。
在医疗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硬件设施提质、人文环境建设、量化绩效考核、提升服务能力,打造一流的就医环境和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来获得居民群众的认可。
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才能铸就基层医疗机构的优质服务品牌。作者将从中心的发展过程,针对政策的推动、机构的服务模式、团队管理、能力提高等方面进行探讨,去吸引老百姓,让机构充满活力,打造基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