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永久性堤岸加固材料的应用研究

来源 :长江护岸工程(第六届)及堤防防渗工程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elra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通过粉煤灰活性激发和水化辅助材料的选择试验,配制出符合实际工程设计要求的工业废渣护岸混凝土,并在南京秦淮河护岸工程和长江嘶马弯道水下模袋混凝土护岸示范工程中成功试验应用.现场应用试验表明,采用大掺量湿排灰和干排统灰等工业废渣能够配制出符合设计与施工要求的护岸混凝土,技术性能可靠,材料成本低廉,推广应用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钢板桩应用于长江堤防在我国属首次,文章从钢板桩插打技术和合拢技术两方面,对钢板桩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从钢板桩理论计算数量小于实际使用数量的现象入手,分析钢板桩偏斜造成的原因.提出合理控制超理论钢板桩数量应注意的问题.对偏斜产生的不利影响、钢板桩空间状态的测量、产生偏斜的因素、偏斜的方法和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
1998年大洪水后在荆江大堤和洪湖长江干堤实施的钢板桩防渗工程,是我国首次将钢板桩用作堤防工程的基础防渗处理.采用钢板桩进行堤基防渗加固处理,具有处理深度大、防渗效果好、施工时对相邻建筑物影响小、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但工程总体造价较高.此外,钢板桩施工技术性要求高,要保证钢板桩顺利打入和防渗墙顺利合龙,必须严格控制钢板桩轴向和法向倾斜偏差.本论文对钢板桩防渗墙设计及主要施工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与自然作斗争,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长江河道治理,源远流长,但人们掌握河道运动基本规律,科学治理还是最近几十年才见成效.河道治理必须紧紧抓住防洪主题,全面规划,综合整治.要充分尊重50年来水利工作者不懈探索和总结的成果,全面处理好总体和局部、近期和长远、洲滩和堤防、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资金供给和实际需求以及传统抛石护岸一般认知和抛石水下运动机理的关系,使长江河道治理向更科学、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本文以荆南长江干堤垂直防渗工程实例并结合以往在长江堤防工程建设中积累的施工经验,总结了堤防工程从施工准备、质量及进度控制到工程验收等重要工序的施工经验.
本文结合长江堤防防渗工程的施工情况,对垂直防渗墙中水泥掺入量的计算方法作以分析,列举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对几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加以分析,确定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钻机在实际施工中应该采用的计算方法,以确保防渗墙施工的经济、高效以及防渗墙的质量.
本文对堤身存在裂缝情况下,同马大堤堤身抗滑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重点探讨了堤坡稳定分析中工况选择、计算参数选取和计算中对裂缝处理的思路和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汛期迎水坡抗滑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为堤防裂缝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武汉军山堤是保护汉阳的重要堤段之一,防渗施工于2001年5月完成.施工地质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处理不良地质问题提出的变更施工方法和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施工方案更加合理,处理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施工地质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为给堤防崩岸治理提供新途径,研究了采用密距小丁坝作为大堤护坡护脚工程.这种防护措施的特点是只降低近岸流速,不会改变总体河势而危及对岸及邻近大堤安全.密距小丁坝近岸流动的三维仿真模拟计算表明,在不同的水力因素及地形地质条件下,只要小丁坝的选型和布设合理,可使近坡面、坡脚流速小于泥沙起动流速,从而避免护坡与坡脚破局部冲刷,防止大堤崩塌.密距小丁坝由充砂或充固化砂管袋组成,成本较低,施工不难.因此,具有
十几年来,我国土木工程界的专家、学者和纺织界同仁携手合作共同开发,为模袋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现在,国内机织土工模袋布系列产品的质量,品种已可和国外产品相媲美,施工技术也日臻完善.但作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还需进一步摸索、探讨、总结、提高.本文就九江江新洲模袋实验工程的应用情况作一小结,为今后护岸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运用数学模型方法,结合堤防工程监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中寻求内在规律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证明使用该方法分析处理长江堤防安全监测数据是行之有效的.